从农村牧区的深刻变化说起

12.01.2016  11:37

  “住上敞亮房,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广电有节目,活动有场所,电讯通住处,校舍保安全,看病有医护,购物家门前,老来有保险。”这句通俗的话语是对自治区当前正在开展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生动注解。

  一、对“十个全覆盖”工程重大意义的认识

  第一,“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拉近城乡距离的一项系统工程。“十个全覆盖”着眼于改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基本涵盖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各地以“十个全覆盖”为契机和抓手,主动拓展工作领域,从道路泥泞、破房烂院、垃圾遍地,变得道路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明亮、街道干净整洁,农村牧区重新焕发了生机。

  第二,“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是服务群众、增进人民福祉的一项民生工程。不言而喻“十个全覆盖”工程造福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使广大农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使农牧民享受到了系统便捷的社会公共服务,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到了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融入到了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当中,把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了实处。

  第三,“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是推进社会改革发展的一项发展工程。自治区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投资600亿元,在加强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同时,拉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投入“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在社会上扩大投资,发展各行业,拉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有力推动了全区社会经济发展。

  二、司法行政机关在“十个全覆盖”工作中应发挥的职能作用

  一是启动开展“法制宣传”农村牧区全覆盖工作。今年8月份,市司法局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和“六五”普法工作,在全市启动开展了农村牧区“法制宣传”全覆盖工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助力‘十个全覆盖’推进法治宣传全覆盖”活动的通知》,制作宣传标语、法制动漫、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宣传图标等法制宣传模板,发放到各旗县市区,要求在农村牧区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全覆盖工作,进一步在农村牧区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将法制宣传触角延伸至农村牧区,树立农牧民朋友法治观念。

  二是进一步推进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程建设。市司法局从贴近基层需求,贴近百姓生活实际的工作理念出发,在2014年启动了通辽市司法行政系统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程建设。目前,从工程推进情况看,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加强农村牧区法制建设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三是进一步延伸法律援助工作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在法律援助工作上,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了“369”法律援助服务圈建设。工作中,市司法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建设。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科左后旗已经完成临街、一层咨询接待大厅内部便民设施建设。加大法律援助便民惠民工作力度。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全部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制服务,对符合条件、材料齐全的,做到“四个当日”,即当日申请、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贴近基层优势,组织站点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对潜在服务对象进行摸底调查,更新了潜在受援对象名册,使困难群众有需求时能够就近、及时得到援助。

  三、对“十个全覆盖”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加强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加大“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注重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农村牧区生产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

  二是调动农牧民参与农村牧区社会公共服务积极性。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实现了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但农村牧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还不是很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农村牧区社会公共服务工作机制,采取政治、经济等激励手段,调动农牧民积极参与农村牧区社会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村牧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不断丰富农村牧区文化生活。应该在建设文化活动室的同时,注重农村牧区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适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文化活动,使广大农牧民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过上积极健康的丰富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作者为市司法局局长)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