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源入手防破窗效应

26.05.2015  16:04

  画里话外

  文/元石画/沈海涛

  呼和浩特市聚隆长街和粮饷府街十字路口西南角的人行便道上堆满了垃圾,长十几米,宽度覆盖了整个便道。读者温先生对记者说:“天气越来越热,垃圾也越来越臭,真受不了!”

  3岁小孩都知道垃圾应该倒在垃圾箱,现在人行便道上居民倒满了垃圾,真让人无语。那么这些垃圾是怎么来的呢?报道中说是有人带了个坏头——起初这里只有一堆建筑垃圾,后来就有人将生活垃圾也倒在了这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还有人往这里扔垃圾。这是典型的破窗效应——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扔垃圾,丝毫不觉羞愧。破窗效应出现后,最该谴责的当然是始作俑者,如果那堆建筑垃圾能够自己处理,又何至于此?但同时管理部门也应该反思,居民的建筑垃圾应该如何处理?周边的环卫设施是否到位?这都是问题。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对建筑垃圾处理一直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建筑垃圾等于生活垃圾,可以堆在垃圾点,其实这会对垃圾的清运、处理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二是以为自行处理等于随便处理,目前,建筑垃圾处理原则上要求谁产生谁清理,但是,自行清理不是随便处理,建筑垃圾不能随意丢弃,丢在人行便道上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让建筑垃圾有个合适的去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