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需要御寒棉衣
清水河县白旗窑小学位于清水河县东北部的山川接合部,全校14名学生,7名老师,学生们每周日都要从几公里以外的家里徒步上学,周五放学后再赶回家中。
在这条上下学的路上,部分留守儿童身上单薄的棉衣难以抵御山里的风。老师们说,其实留在农村的,家庭大多并不富裕。
留守儿童想爹妈
12月4日,中午放学,白旗窑小学的学生们很快奔出教室,顺着一个小门钻进校园隔壁的窑洞里。
开饭了,孩子们端起热腾腾的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在这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的农村小学里,孩子们的吃饭和住宿由老师专门照顾,吃住的地方离教室只有一墙之隔。
任慧慧是个腼腆的孩子,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屋外的温度在零下12摄氏度左右,任慧慧只穿着一件厚褂子,没穿棉袄。问到她为何不穿棉袄,任慧慧说:“在教室里不冷。”
上学路上不冷吗?
任慧慧说:“我和同村的党云凤一起走,冷了我们俩就快点走,走得快了都出汗。”
11岁的任慧慧家在距离学校4公里的村子里,父母离异。据说她的妈妈又结了婚,父亲患有疾病,在呼市市区以卖水果为生,她由爷爷奶奶抚养。家里养着几只羊,种着几亩地,老两口供养着留守在农村的孙女。
任慧慧告诉记者,“爸爸在过年的时候会回来看我,爷爷奶奶很疼我,但我有时候还是想爸爸妈妈。”
说到此处,这个懂事的孩子低下了头,再不愿抬起。
上学路上像兜风
在乡村小学,也有一些孩子每天由父母用摩托车接送,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没有一件像样的羽绒服。二年级学生李宇斌每天都会经历这样的上学路。
李宇斌坐在父亲摩托车的后座上,紧紧地抱着父亲,把头埋在父亲的身上,摩托车一走,四处都是风,像是在兜风。
老师们介绍,每天到校时,孩子脸都冻得通红,瑟瑟发抖。
“没有一件御寒的好衣服。”一位老师说。
李宇斌告诉记者,他父母在距离学校2公里以外的青豆沟村种地,哥哥上大学了,父亲说花钱不少,给他穿一些村里人送的衣服,觉得冷了就多套几件。
在这所学校,跑校的孩子每天能见到父母,住校的孩子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把孩子送到学校,由老师照顾饮食起居。
杨萌的父母在和林县县城打工,她由爷爷奶奶照顾,每年过年的时候,父母才会回来看她,在爷爷家住几天后,便又离开农村外出打工挣钱。
“我想爸爸妈妈,他们也是为了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得好点才打工的,有时候爸爸妈妈会给我打电话,让我听爷爷奶奶的话,电话中,我感觉我和父母离得并不远。”懂事的杨萌说。
午饭后,孩子们又飞快地跑进教室,开始上课。离开学校时,孩子们依然好奇地看着记者为他们拍照,当得知几天后会为他们送去新棉衣时,孩子们都很高兴,在老师的带动下,齐声喊道“谢谢好心人!”(邢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