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敏河沿河景观成“塞北桃源”

09.10.2015  12:10

  城因水而兴,因绿而秀。穿城而过的伊敏河,蜿蜒曲折,如一条玉带,与城相拥。近年来,市中心城区结合自然特色,融合地方文化,全力实施伊敏河沿河景观建设,使人、水、绿、城相互交融,将伊敏河打造成市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此运动、休闲、观光、游乐,感受水的柔情与滋润,享受绿的生机勃勃。

  伊敏河沿河景观改造是一项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城市、服务百姓生活、防洪防汛的重要工程。它不仅是一处景观,还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能够让人们在观赏景观的同时感受海拉尔厚重的文化底蕴。工程在结合先进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原始自然风貌,注重人性化设计,在改造过程中注重景观性,突出功能性,因地制宜,在沿河两岸原有的景观基础上,建设便民亲民设施,同时做好绿化、亮化工作,着力为市民打造适于休闲、娱乐、观光的绿色空间。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沿伊敏河打造两侧园林绿化休闲景观带及城市内大型滨水公园,全长15.69公里,项目总投资17.56亿元,总绿化面积367.16万平方米,广场建设面积39.97万平方米,计划2016年完工。2013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累计完成投资8.36亿元。改造中扎实落实截污、清淤、生态换水、常态化保洁等措施,建立安全合理的水系生态格局,保护水系生态环境,满足城市防洪排涝功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城市水系全面贯通,改善水质,提供亲水、休闲空间,构建成“水畅、河清、岸绿、景美”的水系景观,实现标本兼治,改善了河道周围的水环境。

  从南至北结合湖泊草原主题园、牧场草原主题园、河滩草原主题园、三少民族文化主题园、滨河休闲区、草原风貌区、生态湿地区,蒙古之源和鲜卑之源主题广场串联形成生态绿化景观廊道。

  规划的绿地、公园形成大大小小的绿色生态斑块,镶嵌在伊敏河的两岸,将城市和河边山水景观相互联系贯通,共同形成有机的生态廊,在提高生态价值和改善空间环境两方面同时服务于市民。可以说,是以伊敏河生态绿化景观廊道为中轴线,以景观生态廊道为骨架,以景观生态斑块为节点,它们相互串接贯通,形成起步区内部的生态景观体系,蜿蜒曲折的林荫小道,让人融入自然、贴近自然。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市中心城区在打造伊敏河景观带的绿化工程设计中除种植大量绿植外,更充分结合了原生树木位置进行修建,保持了沿河两岸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善交通环境,极大提升中心城区形象,为城市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沿线绿地相连通,就要做足“通”的文章。整个伊敏河沿线,2015年打通滨河桥涵7座,规划一桥建成即将通车,贯通伊敏河桥涵达到11座,北达呼伦桥南至天骄大桥。同时,配套建设步行道路、慢行系统,实现“连通、疏通、畅通”的要求,达到水通、景通、路通的效果,塑造了优美的伊敏河水环境,成为我市富有特色的生态景观标志区,打造又一张让市民骄傲的城市名片。

  夜幕降临,站在中央桥极目远眺,伊敏河犹如一条玉带蜿蜒前行,两岸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一派迷人的景象。市民王先生几乎每天都到伊敏河沿河广场看看,他对广场的设计和建设赞不绝口:“岸边修建了座椅、汀步、木栈道、树池、篮球场、足球场、酒吧广场、小径、亲水平台和供儿童嬉戏的沙池等,走走停停,休息一下,十分舒服。”伊敏河沿河景观改造更加注重配套必要的功能,让景观更有品位。与此同时,构建成了伊敏河休闲娱乐岸线,让市民乐于前往游憩,并成为日常健身运动的重要场所。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