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人当上小老板
早些年,人口不足200人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库都尔林业局哈牙世德管护所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近年来,这里因培植黑木耳而享誉林区内外。哈牙世德管护所的行政管理员兼党总支干事张灿山,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耕耘着自己的致富梦。
张灿山家里仅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来维持家庭生活。正当他为捉襟见肘的生活而困惑愁苦时,单位领导鼓励他通过发展家庭经济来脱贫致富。2007年,单位为张灿山免费提供了厂房、板皮等材料,帮他从林业局工会申请了5000元无息贷款。第一年,他尝试性地培植了2万袋黑木耳三级菌。因为没有培植经验,第一年没有见到效益。后来,他把重点放到了灭菌、接菌、培植几个环节上,一个月下来整个人瘦了一圈儿。但是,让张灿山和爱人高兴的是,这种方式培植出来的黑木耳产量高、个头大、口感好,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13年,张灿山开始扩大生产规模,每年培植黑木耳10万袋,两年下来,黑木耳产值达26.8万元,净赚15万元左右。
“一个人富起来,不代表什么,只有带领周围的人一同富起来,那才是我的心愿。” 张灿山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告别斧锯走向改革的春天,产业转型给林业职工带来了诸多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张灿山也实现了产业转型,开始探索食用菌产业新领域,从一名种耳人转变到了育菇人。
张灿山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一袋滑子菇加上人工、原料、水电等费用,成本在1.5元左右。一袋能产干品0.05公斤,按最低市场价每公斤15元计算,一袋能收入3元,去掉成本费用,一袋滑子菇净剩利润1.5元,还能雇用本地闲置劳动力,增加他们的收入。哈牙世德当地昼夜温差大,全年日均最高气温不高于25℃,适合菌类生长,一年能收3茬,预计今年年产值将达到45万元,收益十分可观,可谓是小蘑菇孕育着致富大产业。眼看着菌盘快要出菇了,每天穿梭在滑子菇大棚里,张灿山心里既激动又紧张。
停伐后,张灿山看到有的职工在观望,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已经开始为自己谋出路。他在食用菌的道路上探索了近十年,点“菌”成金变成了现实:“我想用自身的创业致富故事鼓励他们,不能‘等靠要’而要‘闯改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转型产业。”
下一步,张灿山为自己设立了更加“远大”的目标,而他也将在林区转型发展的春天里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