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参与到绿化工作中去
白二爷沙坝位于和林县南部的浑河与古力半几河之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这里是和林格尔县境内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后来,经过当地治沙队员不懈努力,这里沙海变绿洲,成了很多人盛夏避暑的胜地。在白二爷沙坝治沙过程中,总是有很多故事让人回味感动,治沙队员们同甘共苦与风沙作战的日子,更是留给后人以鼓舞和精神财富。
缺水、变天
治沙那些日子真苦
1982年的一个夏天,李俊加入了白二爷治沙专业队。
一开始,由于年轻,加之当时听说治沙很辛苦,所以他并不是很想去种树。村里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谁去植树,抓到谁谁就上山种树,一个月后再换人。这样,李俊成为了一名治沙队员。
“毕竟是刚开始治沙,都没啥经验。我们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工地缺水,人们饮用水都难搞到。”回忆起那段日子,李俊甚至觉得那“简直不是人过得日子”。他说有一次工地没水了,找遍了附近水源地,才找到一个水沟,可是他们没有任何找到水的喜悦,因为水沟里的水在烈日下发出阵阵恶臭,根本没法喝。如果喝不上水,工地里的队员们就没法继续干活,该咋办呢?
当时,治沙队很多人想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李俊则盯着水沟很久之后,突然脑袋灵光一闪,一拍大腿,有杂质过滤一下不就可以了吗?于是,他找来几个队员,挖了一些干净的细沙,开始用沙子过滤水沟里的水。大约花费了一中午时间,终于有了过滤后的水,他尝了下,味道还可以,而且也没了臭味。这样,当时缺水的困境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类似这样的困难,在当时还有不少。由于地处荒凉,6号山的天气,说变就变。有一天中午,队员们都在地里栽树栽得热火朝天,没任何预兆地天空突降冰雹,并裹挟着大风。
“当时冰雹最大的有鸡蛋那么大,打在人身上生疼。但是种树的过程并没有打断,我们还得做好保护工作。”李俊说,等到风停雨住,人们几乎全身都湿透了,刚种好的树苗也都横七竖八倒地了,面对着一片狼藉的场景,队员们只能相视苦笑。
唱歌、学技术
一样都不能少
在沙坝的日子,也有欢乐的时光。
在专业队里,高中毕业的李俊算是知识青年,一向爱好音乐的李俊上山第一件事就是创作了一首治沙队队歌。
“我们是专业队的年轻人,有一颗为革命火热的心……响应号召,征服自然……治不住那个白二爷沙坝,绝不下山……”在接受采访时,李俊哼起了这首歌。他说,为了不让队员们的日子过得那么枯燥,他用休息时间,自己谱写了一首歌《我们是专业队的年轻人》。明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一下子将他的记忆拉回到1982年的那个夏天。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李俊与一百多个同龄人起早贪黑跟老天爷较上了劲。
夏秋季节植树忙,冬天里他们就进行培训。
“当时队里专门请了内蒙古大学农业林业方面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主要是对生态建设方面的内容进行普及,因为我们都年轻,没啥治沙经验,所以就跟着老师们学到不少理论知识。”李俊说,就这样,培训了大概四五个年头,从里面也学到了很多。白二爷沙坝地质特殊,所以种树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迎风面要种哪些树容易成活?背风面哪些树更适宜生长?乔木、灌木、阔叶林怎么种?怎么才能让树木更大程度固沙?这些都是从那些专家那里学到的,特别实用。”李俊后来将这些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治沙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种树理念。“前挡后拉、四面包围、中间开花”说的是种树要会用树挡风,乔灌结合成活率更高效果更好。
难忘母亲教诲
想一生干绿化事业
一开始去的那几年,李俊亲身体会了沙坝的风沙有多大。“小风难睁眼,大风要点灯”,黄风忽土的天气几乎天天上演。而李俊谈起最早进入治沙站,还和自己的老母亲的鼓舞和教诲有关。
“我父亲去世早,家里当时还有老母亲在,已经70多岁了,我去治沙,她就得自己照顾自己。我们那地方缺水,每次喝水都得去一里外的井里挑水,我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母亲的饮用水经常短缺。所以,我当时真的是有过要放弃治沙的念头。”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李俊说自己总会百感交集。
对于李俊的情况,队里知道后,给当地放羊的一个月一元钱,让帮忙给李俊家挑水。同时,李俊的母亲得知儿子的想法后,坚决不让他回家。“我母亲说自己嫁过来这地方就黄沙多,白天还要点灯,如果能治住沙,就去治,家里不用我操心。”说到这些,李俊声音有些哽咽,后来,沙治住了,母亲也很高兴。可是,也正是因为自己参与治沙太忙,留下了遗憾。母亲由于患了白内障,眼睛看不见,没能亲眼见到他治沙的成果,这让他感到很难过。也正因为母亲的鼓舞,他坚持干绿化干了大半辈子。
更是因为如此,李俊后来获得了“白二爷沙坝造林治沙试验研究一等奖”证书、“呼和浩特市特等劳动劳动模范”勋章等荣誉。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光背后,离不开他曾经夜以继日的付出。
“2000年,我离开了治沙队,在治沙队,我整整待了十八年零两个月。那些日子,我永远忘不了,也将是我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是依然从事的是老本行绿化事业,我觉得,绿化事业没有终点,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参与到绿化工作中去。”李俊说,20年前,自己把侄女也带到了治沙站,她也从事着和自己以前一样的工作。他希望,侄女能和自己一样,干出一片天地来。
而回首这些年,他说用自己那首歌概括最恰当不过——“我们是专业队的年轻人,不怕沙打,不惧日晒,为人民求幸福奉献青春……” (记者 郝飞 蒋建波)
原标题:参与白二爷沙坝治沙十八年零两个月。虽然现在退休了,但他说——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参与到绿化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