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丨非遗”传承人诺敏:唤醒沉睡的蒙古角弓

10.06.2017  23:11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9日电(记者魏婧宇)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诺敏都会格外忙碌。作为蒙古族传统角弓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诺敏在每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前夕,都会被博物馆、中小学或者社区邀请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活动。

    “现在有这么多人,尤其是这么多孩子对蒙古角弓感兴趣,这是我20年前绝对不敢想的。”诺敏说。

    古时候蒙古武士出征,一个人就要带3张牛角弓。但现在的射箭比赛使用现代竞技弓,对传统角弓冲击很大。“到了1999年,整个内蒙古只找到20多张牛角弓。”为了不使传统角弓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诺敏和同伴们开始“唤醒”蒙古角弓。

    由于蒙古角弓制弓手艺早已失传,制弓艺人也难觅踪迹,诺敏决定从恢复制弓技艺开始唤醒角弓。他遍访内蒙古的弓箭爱好者,摸索着复原制弓技艺。

    为了找到最适合做弓的牛筋,他买了几十斤不同的牛筋一一尝试。为了取到合适的桦树皮又不伤害树木,他花了几年的时间练习割树皮。经过多年的重复试验,诺敏终于在2007年7月做出了第一把牛角弓。2011年蒙古族传统角弓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诺敏被选为代表性传承人,沉睡的角弓苏醒了。

    唤醒沉睡的角弓后,诺敏又想着怎么使角弓的发展更有活力。“使用角弓的人越多,角弓的发展就越蓬勃。将角弓和全民健身运动相结合是普及角弓的源头活水。”诺敏告诉记者,射箭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但因为角弓的衰落曾一度缺席那达慕活动,现在角弓重获新生,射箭也应该重回那达慕。

    诺敏着手制定蒙古族传统射箭哈日靶的比赛规则、培训裁判员,推动传统射箭进入正式体育比赛。2009年7月,内蒙古全民健身大会召开,哈日靶第一次被纳入正式比赛项目,78名射手拿着诺敏制作的牛角弓参加比赛。

    每年从6月开始,内蒙古草原进入那达慕的季节,大大小小的那达慕中都能见到弯弓搭箭射手的雄姿。许多那达慕活动都邀请诺敏前往指导,或提供比赛用弓,或培训比赛裁判。

    在草原各处奔波传播角弓技艺,虽然辛苦,但诺敏甘之如饴。“在每年文化遗产日的普及讲座上,在各地那达慕的比赛中,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角弓,学习传统射箭,古老的角弓在年轻人中获得新生,我是累并快乐着。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