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生物技术 防治林业有害生物
07.06.2016 10:50
本文来源: 林业厅
林业厅政府网6月7日讯 于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林业有害生物开始发育进入危害期,严重威胁了科尔沁保护区境内天然林的生长安全。境内榆树天然林,对维系生态平衡保护周边环境起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
多年来,科尔沁保护区境内56万亩榆杏疏林发生了大面积的虫害,20万多亩榆树遭受榆紫叶甲虫害灾由为突出,家榆是保护区内主要的建群树种,家榆生长的状况,不仅影响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好与坏,而且影响到保护区内的珍稀物种白鹳、金雕及其它物种的栖息、繁殖,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降低林业有害生物对榆树的破坏,科尔沁保护区明确重点地段、重要区域范围,利用生物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5月12日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利用生物技术放赤眼蜂防治病虫害对划定260亩试验林地进行了一次投放试验工作,投放5000余张蜂卡,5月27日二次投放5000余张蜂卡,每张蜂卡上有100个卵,出蜂周期3—5天,预计放蜂100万只。赤眼蜂虫卵将通过寄生在林业有害生物虫卵上,进行生长发育,达到以虫治虫,目前,放蜂成活率已达30%,防治效果正在观察当中。如生物防治试验成功,科尔沁保护区将继续加大力度和投入利用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来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本文来源: 林业厅
07.06.2016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