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大鸨半野化繁殖观察工作

17.06.2015  19:23
 

林业厅政府网6月17日讯  目前,大鸨已经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II中,被IUCN列为易危种,我国也将大鸨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图牧吉保护区是以保护大鸨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对开展人工饲养下大鸨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对于全面了解大鸨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2015年在保护区救护繁育站人工饲养半散放大鸨种群为12只,6只雄性,6只雌性,其中有6只是从长春野生动植物园引进的,已经形成初步的繁殖种群规模,建筑面积4000平米。安装5个监控器,全程监控,不留死角。利用监控,东北林业大学专家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联合对大鸨进行繁殖观察,每5分钟记录一次行为,目前有4只雌性大鸨正在孵化,良好的半散放场地为大鸨提供了适宜其生存的环境,半散放区内生长有大鸨喜爱吃的植物,并有良好的隐蔽条件,人工饲喂的饲料包括黄豆、大头菜、鸡蛋黄、牛肉末、蚂蚱子及各种微量元素,满足了大鸨在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半散放区建设在远离人群的地方,避免了一切人为干扰,为大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

将大鸨的夜间行为和活动规律作为研究重点,使用红外摄像机进行夜间行为跟踪观察,避免了人为监测对大鸨所造成的干扰。通过对半散放大鸨不同时期(越冬期,繁殖期,夏秋两季)昼夜行为的观察,对大鸨的活动规律及行为生态的时间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大鸨在不同时期昼夜活动规律以及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性,可以为大鸨在不同时期的人工饲养和种群繁育提出意见。

同时,还对人工饲养大鸨和野外生存大鸨之间的行为生态和活动规律的差异性进行对比,这样便能够反映出大鸨在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从而有效的改善人工饲养环境,完善笼舍的丰容,有效的改善大鸨的福利,提高大鸨繁殖力和幼雏成活率,最终为大鸨的生存、繁殖、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建议。(周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