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壁画的“白衣天使”

16.01.2015  12:25

  原标题:修复壁画的“白衣天使”

  画面拼接 

  病害分析   清理画面     制作地仗 挑选工具   配制溶液

画面补色

修复完成

  走进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没有想象中的神秘感,倒像是进了一家“超级杂货铺”,除了显微镜、各类修复工具、各式化学试剂外,调色板、磨面机、砖块、电锯等工具都安静地躺在修复室四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泥土气息。几名身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在忙碌着壁画修复工作的不同环节。

  工作台上,白俊杰小心翼翼地握着画笔在壁画上慢慢地勾勒,并不时地停下来审视,再继续描摹。“修复壁画就像治病,诊断出来的问题都不一样,修复和保护的方法也不一样。这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白俊杰说,壁画修复工作者的角色有时像个手持手术刀的医生,有时又像画家,木工,钳工,化学家,有时还要成为建筑工人。“所有的工作都要自己动手去做,小到修复工具,有些都是自己用木头打磨的。”

  原来在呼和浩特博物馆从事陈列设计和布展工作的白俊杰,于2000年呼和浩特博物馆组建壁画保护修复小组之初,就成为小组的一员。2004年,博物馆成立了呼和浩特壁画保护中心,后更名为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白俊杰和同事们在壁画保护修复领域摸爬滚打15年,一幅幅壁画经过他们妙手回春后神采焕发,重新绽放历史之美。这份工作给白俊杰带来荣誉感和成就感的同时,也带来了腱鞘炎的疼痛。“这把‘手术刀’一拿就放不下。工作的过程虽然繁琐枯燥,但我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去还原历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当代人和我们一起穿越时空。”

  只有6人组成的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成立时间虽短,但起点很高。中心与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等机构合作,给内蒙古壁画保护工作搭建了高平台,2011年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作站在此落户。近年来,壁画保护中心完成了对大召壁画、吐尔基山辽墓壁画、西藏布达拉宫西印经院壁画等多个项目的修复与维修,得到了国内外壁画保护专家的高度评价。

  “吐尔基山辽墓壁画接收时虽然只有2平米,但是因为修复难度极大,我们用了两年才完成。因为壁画不是人为揭取,而是埋在泥沙里,一眼看上去,最大的碎块也就巴掌大,小的只有几毫米。”当时的困难让白俊杰记忆犹新。

  说起中心的发展,呼和浩特博物馆副馆长、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主任武晓怡叹息道:“人还是不够用啊!”内蒙古是个文物大省,有大量的石窟、寺庙、墓室壁画,需要保护修复的文物很多,但科研力量、保护技术薄弱。“目前国内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较少,我们急需从化学材料、文物保护技术等相关专业招一些人才培养。”(记者 安寅东)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