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傅园慧打破禁忌聊例假 女性特殊权益都有啥?

25.08.2016  07:04

如果说本届里约奥运有一颗最闪耀的星,那一定非傅园慧莫属了。她不仅被国内媒体称为“央视采访的一股清流/泥石流”,更是被无数外媒称“这是属于傅园慧的一届奥运会”。

▼“傅园慧——里约奥运上最可爱的运动员”

在央视的直播采访后,傅园慧一夜爆红,她的“洪荒之力”已经闻名世界了。在女子4x100米接力的比赛中,中国队最终获得第4,没能站上领奖台。赛后,作为中国代表队第一棒的傅园慧面对记者采访时,手捂肚子蹲在地上,显得很痛苦。

记者:“你肚子一定很疼,所以没有发挥好吧?”

傅园慧:“对,是我自己没有游好,对不起自己的队友。肚子非常疼,昨天来例假了,特别累。但是这也不是理由,是我没有游好。

我昨天来例假了

傅园慧的这一金句再一次引爆外媒

英美多家媒体都相继报道了傅园慧的赛后采访

并高度地赞扬了她敢于打破月经禁忌下水比赛

▼BBC:

▼每日邮报

▼《独立报

“傅园慧此举是开创性的,因为她并不是在发表女权主义的言论”

▼CNN

“傅园慧赢了网友们的心”

▼《纽约时报

“无拘无束的傅园慧打破了另一禁忌”

▼《华盛顿邮报

“有魅力的中国游泳运动员打破禁忌——称痛经时比赛实在太难了”

▼《卫报

“我的金牌颁给傅园慧——因为她公开谈论大姨妈”

【热议】

从来生理期的那一天起,我们似乎就一直被教育不应该公开谈论这个事,从小就学会使用各种称呼来代替它:“例假”“大姨妈”“亲戚”等,甚至换个卫生巾也得悄悄藏起来。

外国小朋友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被教育的过程。在西方国家,大家会用“Aunt Flo” “cousin Red” “delicate” “flow”等来形容自己的月经。

说到月经,就不得不提痛经了。曾经有数据表明,在中国,有37%以上的女性存在痛经现象,其中,严重痛经(剧痛)的比例甚至达到了7%。也就是说,在我们身边,10个妹纸中就有4个遭受每月一轮的生理痛......相信傅园慧也是受害者之一。

国外那些遭受痛经折磨的广大女性网友也纷纷对傅园慧表示佩服:

▲我来月经的时候都不想去上班,她能当着全世界说月经的事情,这种勇气应该拿奖牌

▲好样的!我来月经的前几天感觉生不如死而她居然还能赢奖牌,我该向她脱帽致敬。月经影响了一半的人,而当人们谈起时,还会有些人觉得“好恶心啊”

▲看到有积极的男性 评论 觉得很欣慰。他们通常说起来月经就吓坏了

▲多么勇敢的年轻运动员啊。我在她那个年纪时,公开谈论月经还是个禁忌。感谢上帝时代在进步

▲女人不谈月经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它,它让人感到恶心又虚弱。傅园慧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她战胜了痛苦,她尽全力了

也有男性观众产生了疑惑:

【延伸】

女职工痛经假?10余省份给出明确答案

据媒体近日报道,宁夏将出台《自治区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突出对女职工予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五期劳动保护,其中还专门明确了“痛经假”,这一消息使得“痛经假”话题再次引起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至少有10余省份在本地区的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中提出女职工在一定条件下可休“痛经假”,最长可休2~3天。

“痛经假”的概念其实由来已久,1993年由原卫生部、全国总工会等5部门联合颁布的《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就已指出,患有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经医疗或妇幼保健机构确诊后,月经期间可适当给予1~2天的休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包括北京、上海、陕西、山西、安徽、浙江、湖北、江苏、江西、山东、甘肃、湖南、四川等在内的10余个省份,在地方性规定中明确了女性劳动者的这一权益。除了上述省份,广东去年已经就此征求意见,并列入了2016年制订规章计划中。

另外,不少规定中还专门强调“痛经假”要带薪休。北京从1990年起施行的《北京市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若干规定》中就明确,女职工患痛经,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生产的,经医务部门证明,可以在经期休息一天,算作劳动时间。

重庆规定,患有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经医疗机构确诊后,月经期应给予2天休假,按正常出勤对待。

还有地方要求要向女职工发放卫生费或者卫生用品。

安徽今年3月起实施的《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强调,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女职工特殊卫生保护,向女职工发放必要的卫生用品。

虽然不少地方在女职工的劳动保护规定中明确了“痛经假”可休,但是记者发现,各省份的休假天数有所区别,而绝大部分地方规定都对女性从事的工种提出了限制,大多只限于野外或低温作业、以及强体力劳动职业,普通女性要想享受休假必须要提供医疗机构的证明。

目前,江西的“痛经假”天数相对较长,该省从事低温、冷水、野外流动、建筑和一级以上(含一级)高处作业,三级以上(含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等作业的女职工,月经期给予休假2~3天,并相应减少劳动定额,不影响各种奖励和评比。

陕西规定,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在月经期间,有痛经等特殊情况不能坚持正常劳动的,经医疗机构证明、单位负责人批准,给假一天,工资照发。

江苏则规定,女职工在月经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高处、低温、冷水、野外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应暂时调做其他工作,或给予公假1~2天。对其他工种的女职工,月经过多或因痛经不能坚持工作的,经医疗单位证明,给予公假1天。

【相关新闻】

女性运动员比赛时如何处理月经?

首先推荐卫生棉条,舒适,不用担心侧漏,不用担心肌肤过敏的问题,完全可以下水游泳、运动,体积小,携带方便。

但可惜的是,棉条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得到主流大众的广泛接纳。BBC这篇关于傅园慧的报道就提到,有调查显示,中国女性的棉条使用率只有2%,而美国的棉条使用率已高达42%。

据广大妹纸亲生体验,导管式卫生棉条更易于操作。市面上的棉条直径都在1.5cm左右,只要使用恰当,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虽然棉条可能会舒服到让你忘了它的存在,但如果使用超过8小时,则可能会发生各种漏的尴尬状况。而且因为棉条价格比卫生巾更贵,使用时不够经济实惠。这时候就不得不推出一项更加伟大的发明——月经杯。

月经杯也叫月亮杯、女人杯,是欧美女性的新宠。它的形状是一个带柄的小杯子,由天然乳胶、医用硅胶制成,柔软有弹性。用法和棉条一样是内置,可以隔空气,时刻保持干净清爽。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时间长达12小时,有着“马拉松式的储存能力”。就算傅爷在泳池训练一整天也不用担心了。

不仅如此,一个月经杯更是能重复使用长达一年以上,这样算下来能省多少钱啊!

但是,它的更换过程略重口:需要在不晕血的前提下,将杯中经血倒掉,然后用清水或专用清洁剂清洗干净。月经结束后,还需要将它放入水中煮沸来消毒,这的确有点麻烦。

说了这么多,很多女生对于棉条和月经杯,内心还是拒绝的。如果你不敢尝试但仍然想下水游泳,也可以选择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来推迟月经。(注意:短效避孕药而不是紧急避孕药!)

在国外,有很多女性长期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来避孕or调理身体,经过无数人大量实践证明,它属于安全药物,算不上伤身。

【相关链接】

女性还有哪些特殊权益?

除了“痛经假”,各地也对女性的哺乳假、更年期保护等权益保护做出了规定。

从国家层面看,2012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就已经明确,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地方层面上,各省份对哺乳假的休假方式又进行了细化。

例如,湖北规定,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次增加哺乳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因哺乳而往返于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江苏和四川则为女职工在家休哺乳假开了“绿灯”。江苏提出,女职工在哺乳期内,上班有困难者,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休半年的哺乳假,工资不低于百分之八十。

四川也明确,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婴儿身体较弱或单位没有托幼设施、上班路程较远的,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月。哺乳假期间,工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80%发给,不影响晋级、调工资,并计算工龄。

除了哺乳假,北京、山西、安徽、青海、浙江、湖北、江苏、江西、山东等地还考虑到更年期女职工生理特点,明确了对女性的更年期保护。

不少地方规定,女职工因更年期综合症不能适应原劳动岗位的,用人单位根据医疗机构证明,可以适当减轻其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适宜的劳动岗位。

【趣闻】

古代姨妈巾到底长啥样?

在很早很早以前,也就是原始社会的时候,少女们那时候连穿衣服都是这种裸露风▼

自然没有姨妈巾这么精细的东西,所以那时候都是用干草、树叶随便擦一擦就得了

住在海边的稍微好点,可以用天然海绵宝宝吸一吸▼

但是长此以往既不美观,也不健康啊~

于是伴随着少女们的爱美之心渐渐觉醒,一种名为“月事带”的东西也慢慢形成。

一般来说,最朴素的月事带长这个样子▼

看到中间那个开口了吗?在造纸术出现以前,少女们就是把草木灰装进开口里,两头同时细在腰间。

相信各位少女随便想象一下就会明白。

时间差不多了就把灰都倒出来,换一批,换下来的月事带,用清水加皂洗干净、晒干之后,留着下次接着用。

后来造纸术出现了,人类也慢慢富裕起来了,少女们开始用草纸、棉花等等作为填充物。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这种羞羞的东西肯定是自己亲手做。

所以说古代少女真是很不容易,连姨妈巾都要自己亲手做。

听说家里穷点的,一辈子就守着一条姨妈巾重复用了。

还是现在方便啊~

其实,大姨妈不仅是妹纸的事,男性朋友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下次面对生理期的女票,你们就能提供除了“多喝热水”以外更多实用贴心的建议了。

正北方网 综合搜狐、网易、腾讯、中新网等媒体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