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管理食品一样管理化妆品

23.07.2015  19:10

  7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化妆品市场的乱象将有望得到治理。另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朝阳区工商部门日前对东郊市场内涉嫌销售“高仿”日用品的批发商进行查处,封存共计24个品牌的日用品。东郊市场管理方也对已承认售假的涉事批发店作出关停处理。

  食品造假人人痛恨,但对化妆品造假的危害性,人们似乎还没有“切肤之痛”。

  国务院法制办20日公布的监督管理条例草案,明确了化妆品的范围: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人体表面(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牙齿和口腔黏膜,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以及保持其处于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所以,别以为自己不化妆就与此无关,牙膏、浴液、洗发水、染发膏等每天必须要用到的东西,都在化妆品之列。

  化妆品造假的状况有多严重?媒体记者走访北京朝阳、大兴等区县以及河北燕郊、保定等地,发现大量高仿假冒日用品(包括化妆品)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来自”宝洁、联合利华等知名厂商的“产品”。

  高仿品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粗糙与不卫生,而是在于重金属严重超标,例如清扬洗发水,正品中铅含量为0,高仿品中则达到9.9毫克/千克。除化妆品外,其他日化产品如蚊香、洗洁精等均有高仿品,也都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包括砷(砒霜)。

  这些高仿品,普通消费者难以辨识。除了批发市场、小超市以外,还在网上销售。今年3月曾有媒体报道,浙江破获一起制假售假案件,义乌有一对姐妹,靠高仿化妆品成了千万富豪,其“产品”竟然销售到了中东、非洲。可以想见,这些高仿化妆品进入家庭后,会给消费者造成的伤害,一点都不亚于食品界的制假售假,甚至更大。

  长期以来,打击假冒化妆品的力度不够,一些大厂商担心品牌受到影响,对假货睁一眼闭一眼,消费者也缺乏对高仿品的认识。现在,国务院法制办在征求对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的意见,这个条例对原料、标签、广告、网售、监管都有更详尽的限定,对于违法经营原料、设备、包装、产品的,则有重罚条款,严重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已经对化妆品市场的乱象有了判定,也有了整顿的决心。

  对消费者来说,一定要意识到抹的和吃的一样重要,购买产品时不能贪图便宜,要尽量选择在相对安全的地方购物。文/程赤兵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