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带头刹住送礼风

22.02.2016  11:30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之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这是清代名臣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了杜绝接踵而来的送礼者,撰写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的《禁止馈送檄》。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开,成就了张伯行“天下清官第一”的美誉。

  重读此檄,发人深思。收礼和送礼是相互依存的,收礼的前提总是要有人送礼。如若没有送礼的人,张伯行也不至于被逼的写出如此檄文张贴于居所院门。既然古代的收礼方已经写出了禁止馈送的檄文,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是不是也应该在拒绝送礼方面做出一些表率呢?

  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逢年过节的“礼尚往来”,渐渐地有些变味。在一些人看来,只要是逢年过节就意味着拉关系、走后门的时机到了,送钱、送礼、宴请等都被列入日程。一些手握权力的党员干部,更是成了重点的公关目标,被送礼者追的无处藏身。

  “礼”是一种礼节、仪式,着重表达对人的尊重,如果“礼”字叠加了公款、贿赂、贪污,那就是最大的侮辱,不仅害人害己,还违法违纪。官场送礼的实质往往是借“人情往来”之名行贿赂之实。年节送礼更是党内不正之风的一种反映,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权钱交易。不但毒害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更破坏了党和群众的关系。

  节日期间,各级党员干部又将经历新一波的收礼与送礼的拉锯战。准备收礼的党员干部要时刻紧绷遵守党纪国法这根弦,公道正派用好手中权力,如果权力部门能秉公用权、依法办事,那么我们又何必要送、怎么敢送?准备送礼的人更要认识到,事业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送礼送出来的。请客送礼也许能一时奏效,却终非长久之计,甚至还会害人害己。把心思放在干事业、谋发展上,以兢兢业业的工作赢得上级认可,靠扎扎实实的业绩获得发展资源,才能站得正、走得远。

  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党风政风,必须从每一件具体事情做起。节日期间,党员干部除了要带头不收礼,更要做到带头不送礼。那些仍然困在送礼陋习中的人,也更该思考一下自己能做些什么,是继续做坏风气的助推者,还是顺应大势,为营造节日新风贡献一分力量。如若真想以送礼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意,不如多到百姓中间去,多为百姓办些实事,多给百姓送点“礼”;不如以自己的工作实绩多为地方经济、多为国家建设送点“礼”。(肖振英)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