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市商务工作将涉及5个方面21项重点工作

17.12.2014  19:57
        2015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关键之年,市商务局将本着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以下 5个方面21项重点工作。         (一)按照全市物流总体布局,以项目为抓手,重点推进“一个规划、三个园区、两个体系”建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打造国家一级物流节点城市。         1 、做好一个产业规划。 在“两港、四区、两园、一带”总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综合考虑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各枢纽节点与物流园区之间的衔接,科学编制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并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2 、抓好三大物流园区建设。一是 推进城发位于外环周边,错位发展的三个物流园区建设。续建恼包、金河、亿阳总面积为14.6万平方米的三个物流中心,计划投资4.9亿元。续建恼包物流中心标准仓库、配送中心,新建一座交易大厅;续建城发金河物流中心司机宾馆、标准仓库各一座;推动城发亿阳南绕城公路物流中心并购博峰公司,并对园区给排水、供暖设备进行改造,对现有库房进行维修,使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是 推动沙良铁路公路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做好沙良铁路公路物流港( 陆港 )的申报和建设,规划建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以及沙良铁路、公路物流港( 陆港 )联检联运综合楼、大宗货物区域中转集装箱保税监管区等功能区,将沙良铁路公路物流园区打造成 铁路口岸 ,年内计划投资10.5亿元,完成园区征拆工作的基础上开工建设,完成铁路货场作业站场及其与沙良站的接轨工程。我市年内完成水电气暖及周边路网配套工程,并将园区规划纳入村镇规划,使其2015年年底基本实现营运能力。 三是 加快推动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战略转型,依托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货源充足等优势,在园区规划建设铁路物流服务区、公路物流服务区、空港物流服务区、商贸交易服务区和商务配套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并在园区内建设一个500亩的铁路口岸物流中心、一家800亩的公路港物流市场、一个500亩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一家400亩的建材市场、一家500亩的钢材市场、一处600亩的生活配套设施、一家300亩的农资市场和一家400亩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并逐步建设保税物流区和国际空港物流服务功能区,切实完善园区内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功能,推进项目战略转型,将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打造成为国际综合枢纽物流集散基地和面向俄蒙及欧洲、服务内地的双向桥头堡。         3 、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一是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动城市共同配送工作,积极推进城发公司包括城郊仓储中心、市内业务中心、城区热源点三级节点的城市配送体系建设;支持城发公司等实力强、信誉好、具有一定行业代表性的企业,统一配送车辆,依托三级物流网络,利用城市共同配送信息管理平台开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逐步实现城市共同配送;年内争取完成70个城区热源点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城环公司建成的100个左右的便民市场的物流配送功能建设;积极推动利客、一团火等全市350家便民连锁超市积极发展终端网点配送。 二是市场体系建设。 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引导美通首府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具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和农批市场继续加强冷藏库、冷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打造现代化大型综合农贸批发集散地;对现有二手车市场改造和升级,在西二环和南二环外围分别打造2个100亩以上的大型二手车交易市场,力争年内完成;做好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的升级改造工作,力争完成1—2家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的升级改造;在沙尔营物流园区打造1个1000亩以上,集二手车交易、汽车拆解、钢材市场、建材市场、石材市场的专业市场集聚区,不断提升全市专业市场的集散功能和区域流通能力;积极推动百联雄业、同德、庆元等钢材、建材、石材市场的搬迁、转型和建设。         4 、进一步强化物 流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香河家具等一批重点知名企业入驻城发(恼包)物流园区等已建成园区,打造集生产、加工、展示、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同时,引进中国物流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我市。         (二)依托西北地区最大的云计算基地,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抓手,加大电商人才培训和引进,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5 、编制电子商务产业规划。 贯彻落实《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近期启动我市《电子商务产业规划》编制工作。         6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是 利用约100万元的扶持资金,筹办2—3场层次高、影响大的高端电子商务高峰论坛和专业培训,提高我市电商人才综合水平。 二是 政府主导,积极扶持企业开展电商平台、电商技能培训和优秀电商人才培训,力争年内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 三是 加快人才孵化园建设,推广企业、园区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定向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人才培训。         7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重点推动五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楼宇)建设,争取年内完成一个国家级、两个自治区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 一是 重点抓好金海电子商务基地全面转型,加快打造20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区,起动原呼钢650轧钢厂4万平方米的电商办公中心区改造建设和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金海电子商务基地打造成为我市电商航母。 二是 推动金川电子商务产业园内蒙古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和电子商务产业大学毕业生实训基地建设。 三是 在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引进IBM、东软、腾讯、阿里巴巴等对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企业入驻,建立区域性云计算设备制造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四是 加快玉泉区电子商务产业园配套服务建设,形成集第三方交易平台、在线支付、物流配送、摄影、设计、代运营、咨询、大学生创业扶持、人才培训、融资支持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8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 积极培育食品、乳业、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业、羊绒等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品牌企业,支持伊利、蒙牛、宜齐网购商城、内蒙古商网、民族V购、中国薯网、民交汇商城、呼和购、美食美递、东鸽e购、华蒙通、九州通医药、淘宝内蒙古馆、尚尚云汇等本土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创新发展,扩大影响力和交易规模。 二是 推动中国人寿呼叫中心、大宗畜产品交易所等重点电子商务项目启动建设或上线运营。         9 、扶持跨境电子商务项目建设。 为充分发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我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步伐,明年将重点支持由内蒙古海悦通国际货运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国际快件入境项目。并积极协助企业开拓出境物流业务,借开通国际快件业务的契机,建立面向蒙古、俄罗斯等跨境电商新兴市场的物流通道,使我市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跨境电商区域中心和面向俄蒙的商品集散中心,形成并发挥国际快件通道功能,有效改善产业结构,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10 、研究建立我市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 尽快开展全市电子商务基本情况调研,为编制《电子商务产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从电子商务行业、模式、形式、地域、规模等方面入手,将我市经营规模较大、行业代表性强、地域影响较深、经营理念与应用技术先进的电子商务企业纳入全市典型电子商务监测样本企业,建立我市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并以入选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利用为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提供实践基础的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将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会展业等行业的销售额纳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范畴。         11 、推进电子商务深化应用。一是 加强实体企业与国内平台合作,举办羊肉节、羊绒节、特色产品购物周等活动,扩大我市特色产品知名度。 二是 鼓励工业、农牧业、商贸流通业、休闲旅游业、文化产业等行业领域和传统企业、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电子商务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三是 推动政府积极应用电子商务开展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业务,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壮大。         (三)以3个民生工程和1个惠企工程为抓手,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实现利民惠企。         12 、加强社区便民菜市场建设。 从2015年起,利用3年左右时间,启动运营300个社区便民市场蔬菜销售专区,其中2015年完成100个左右。按照政府主导、公司化经营的模式,分步骤、分阶段,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零租金入场经营。便民市场蔬菜销售专区提供40种百姓常吃的蔬菜,其中28种蔬菜按照低于物价部门公布的市场价的15%销售,真正使便民市场蔬菜销售专区成为便民、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         13 、继续推进“十个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超市建设。 在全市309个行政村中,继续开展农村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建设工作,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差别化的支持政策,从2015年开始,连续2年由市政府每年投资500万元在我市少数民族聚居村建设100个农村便民连锁超市,实行统一配送,保障食品安全,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日常购物需求,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与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4 、进一步做好社区服务工作。 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完善全市193个社区的便民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形成便民菜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餐饮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医药店、家政服务、洗染店等业态为主的便民服务网络,满足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在进一步健全家政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支持仁和、日信海清等有实力、运作规范的家政企业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在我市开展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试点。         15 、加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工作。一是 夯实服务体系。加强市级中心平台、旗县区工作站、商圈市场联系点建设,进一步充实高层次专业性服务机构,提升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整体链条的服务功能,把服务中心建成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之家。 二是 深入调查研究。赴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商会、平台型电子商务企业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状况、发展规划、面临困难、服务需求等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增强服务中心组织共性服务、推荐个性服务的计划性和实效性。力争在商业连锁、家政服务、典当拍卖等商务部门掌握资源较多的行业起草出台行业发展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是 强化服务举措。围绕同城配送、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等贴近民生的产业综合运用融资对接、市场开拓、品牌建设、集采分销、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服务手段改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从企业信息化经营、同业规模化发展、同链组织化协同、服务品牌化创新四个方面着力培育一批明星企业、诚信市场、特色商圈。         (四)以维护商贸流通市场秩序为根本,进一步加大市场监测监管力度         16 、加强市场监测和应急调控。一是 建设完善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和重点流通企业三大监测系统,增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30家样本企业,监测样本企业零售额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加强商贸流通企业运行调度分析,做到月有调度、季有分析、年有总结,为政府决策、行业发展、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服务。 二是 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体系,修订生活必需品应急预案,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做好肉类、蔬菜等商品储备管理,保证市场有序供应。 三是 继续推进信息泵安装与使用,推动旗县区“商务预报”平台开通,完善市场预警机制。         17 、强化商贸流通行业市场监管。一是 维护和规范商务领域市场秩序。以商务领域信用建设为核心,在规范零供交易关系、单用途预付卡管理、直销经营行业管理、打击侵权假冒等重点领域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联合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 二是 会同消防、安监等部门,切实加大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确保商贸流通安全生产无事故。 三是 编制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促进成品油零售业规范发展。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改造。         18 、构建肉菜安全追溯管理体系。 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覆盖的屠宰、批发、配送、零售等环节强化运行监管工作,特别是在批发市场电子化结算、外埠肉备案登记、产销对接环节二维码使用、肉菜供应和价格监测等关键环节和节点加大督导力度,提升肉菜流通安全保障能力,为我市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五)以“一会、两港、三外”重点工作为抓手,坚持向北开放战略,推进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9 、筹办中国—蒙古国博览会。 筹办副总理级的首届 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全力办好各类展览展示、高层论坛、会议洽谈等活动,将中国—蒙古国博览会打造成为我区乃至我国对俄蒙及欧洲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20 、全力推动两港建设。一是 依托“如意号”专列建设“陆港”,充分挖掘我市在货物集散、中转、口岸通关、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资源,积极推动沙良铁路公路物流港(陆港)建设,申报、规划建设铁路口岸(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口岸物流与转口物流,打造我市面向俄蒙及欧洲、服务内地的双向“桥头堡”。 二是 结合新机场的搬迁建设“空港”,重点将盛乐国际机场联检联运大楼、国际旅客出入境通道两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以重点推动,并争取开通呼和浩特—俄罗斯、呼和浩特—日本东京定期航线。 三是 发挥全区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企业进出口通关提供更加有序便捷的保障。依托全区电子口岸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对全区电子口岸智能化、规范化、集约化监控管理,提高和改善全区口岸建设发展大环境。充分发挥两个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我市空港、陆港电子口岸建设,发展壮大口岸经济。         21 、推动内外贸协调发展。一是 充分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扶持外贸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我市外贸企业转型升级,2015年力争为我市外贸企业争取各类外贸扶持资金2500万元;支持企业通过境外考察、参加展会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纺织服装展览会(澳大利亚墨尔本)、法国巴黎食品展(法国巴黎)、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国汉诺威)、香港环球资源展、广交会、华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努力为我市企业争取展会展位200个;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组织企业参加区内外的业务学习、培训等活动,力争培训外贸企业人员150人次。 二是 积极挖掘利用外资优势,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利用我市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质资源,就能源、电力、农畜产品养殖、加工等领域吸引外国资金来我市投资兴业,争取在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上有所突破,促成沃尔玛和麦德龙年内签约。要做好政策引导和支持服务,帮助伊利股份将畜牧资产剥离,通过引进外资投资基金公司成立合资企业,预计引进外资3亿美元。同时,要协助赛科星繁育、和盛育林等外商投资企业做好境外上市前的合规性工作,力争使企业在2015年上市。 三是 积极稳妥推进对外投资合作,努力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开展境外投资企业调研,在政策扶持、信息引导、风险预警等方面为企业做好服务。全面及时掌握伊利、蒙牛两大集团的境外投资情况,重点调研企业“走出去”规划、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进展、外派劳务人员工作生活等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