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十个全覆盖”——来自阿荣旗“十个全覆盖”攻坚战建设现场的报道

03.10.2015  17:37

  一场秋雨裹挟着寒凉袭来,却不能阻挡驻村干部入户宣讲的脚步,不能阻挡施工队伍在丝丝小雨中铺路砌墙的进度。

  9月24日,记者来到霍尔奇镇于屯村,远远望去,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这边铲车、钩机、翻斗车阵阵轰鸣,那边修路的、砌墙的、拆危房的动作迅速……

  全民动员,政策宣传入心来

  走在于屯村于屯组新修建的水泥路上,记者与旗妇联主席、霍尔奇镇挂职党委副书记王艳娟攀谈起来。从九月初开始驻村,她对于屯的每一条街每一户都熟稔于心。她说,往前再走两家路北就是这次危房维修户田桂芳家。她家的三间草房算来快有40年了,由于年久失修,山墙都走样了。见到我们来访,田桂芳眼含热泪,连说多亏了这些干部们来做工作,不厌其烦地给她讲政策条件,讲“十个全覆盖”会给村民带来哪些好处,“政府把砖都送到家门口了,还帮着我们砌墙,上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儿啊!你看,我老伴儿乐的呢,都60多岁的人了,自己拆房子呢,干点儿是点儿,重在参与!”

  性格开朗的乔娇看到工作组的干部来了,笑着迎出了大门,王艳娟就在大门口跟她拉起了家常,自自然然地把“十个全覆盖”的内容普及了一遍。她问乔娇:“这回村里把水泥路都修到家门口了,过两天秋收结束了,你和丈夫能不能把院子里的甬道铺好,以后咱农民也能脚不沾泥地过日子了。”乔娇说:“放心吧,保证能完成,这点儿活儿不算啥,这么多人帮衬我们于屯搞建设,我们自己不干点儿心里都过意不去。”

  在驻村干部的集中入户宣讲下,广大农民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明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政府主导,群众才是主体,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农民群众。

  俯下身子,一心为民办实事

  每天八点半,于屯村“十个全覆盖”指挥部准时开早会,安排部署全天工作。墙上的民情联络图用红黄蓝三色旗清晰地标注了全村108个困难户的名字、联络电话以及危房改造进度。

  于屯村有200余户900余常住人口,驻村工作组日夜工作在一线,挨家逐户地与危房户沟通攀谈,根据他们的实际承受能力帮助分析是该翻建还是该维修。驻村工作组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起来,连夜向社会爱心人士发出求助讯息,不到一周时间,接到捐款28.7万元。经过积极的整合资金,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确定25户翻建,其余危旧房屋维修。

  鱼水情深,干群共建新家园

  在于屯村,流传着“六尺巷”的故事。原来,于屯村良岗组在修路时,因为连接主路的一条小巷过窄,两家都不肯让步。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并以“六尺巷”的典故为例,开解村民。最终,两户村民主动让步,为修路提供了相应的便利。

  工程指挥部设立在村民家,向村民交租金。驻村工作组自带地产蔬菜在群众家代伙,一日三餐交伙食费,每餐两个大炖菜。一天晚饭时,村民尹大爷背着手来到指挥部,嘴里说着“没啥事,过来看看”,眼睛却瞄向了餐桌——白菜炖豆腐,大头菜炖粉条。尹大爷心生感动,逢人便说共产党的干部不仅为咱老百姓干实事儿,就连吃住都跟咱老百姓一个样儿!

  于屯村李屯组村民袁明清家被列为危房改造户,他70多岁的老母亲邱化兰摘下自家小园的沙果和西红柿,洗干净后挎着小篮蹒跚来到施工现场,分发给工人们吃。老人说:“我活了一大把年纪了,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住进新房,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这些干部和施工队的帮助,我们家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盖上房子呢。”

  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干部是鱼,群众是水,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过程中,阿荣旗重拾了这珍贵的“鱼水情深”!(驻阿荣旗采访工作组记者于雪梅)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