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首府“幸福”事儿

27.05.2016  13:43

  一项项惠民政策实施,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祥和太平……一幅和谐美丽幸福画卷正在青城大地徐徐展开——  

  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

  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

  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

  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草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城市更宜居……”这是居住或来到呼和浩特的人们对近年首府城市变化的一致感受。

  “幸福”与民生紧紧相连

  一个人的幸福体现在家庭、情感、婚姻,等等方面,而一座城市的幸福却要涉及每一个层面。

  “宇宙拥有北斗七颗星,草原拥有彩虹七色景,人类音乐根在七个音,蒙古文字先学七母音……”在呼市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的蒙授小班里,海霞老师正带着全班同学吟唱着传统的蒙古族儿歌《七个母音》。课程结束后,海霞老师满脸笑容地走出教室。“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教孩子们唱一首首蒙文儿歌,听他们稚嫩动听的歌声。我们居住在同一座城市,看到他们一天天的长大,受到良好的民族教育也是我最欣慰的事。”

  多年来,我市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市寄宿制民族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全部享受助学金,从2000年至今,我市各级各部门(包括企业、个人)共奖励资助应届高考少数民族学生4000余名,筹措资金上千万元。市民委会同市教育局,坚持13年奖励资助应届少数民族高考生,受奖、受助学生累计达上千名,投入到这项工作的经费达到200余万元。为切实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更好地发挥首府民族教育服务全区、全国的能力,我市正在进一步优化民族教育资源,扩大蒙古语授课学校办学规模,建设市区内的蒙古语授课“三片两区”发展规划格局,正在新建、改扩建7所蒙古语授课和加授蒙古语授课民族中小学、幼儿园。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的同时,我市也大力发展了民族医药卫生事业,2006年以来,我市5个旗县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农业人口近百万人,参合农民80余万人,参合率达98%以上,少数民族人口参合率达100%。全市少数民族聚居村95%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卫生点。

  在城市中生活,不少人最为头疼的就是出行问题。而在首府呼和浩特,加大加强道路建设、公交车逐年增量等成为政府每年必做的功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下大力解决拥堵问题。以“疏”为主,完善城市道路体系。新建续建道路、桥梁和通道38项,过街天桥21座,改造连接路90条,打通断头路65条,改造维修小街巷19条,对中心城区拥堵路段实施拆迁拓宽改造,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以“严”为主,强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严格规范路边停车,启动建设公共停车场30个、立体停车场5个,在34条小街巷实施交通单行,打通道路微循环系统。以“便捷”为主,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开工建设两座公交综合场站,新增新能源公交车327台,新建充电桩41个,规划设置公交专用车道50公里,提高公交出行率和保障服务水平。

  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小城镇建设、全面治理水污染……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一系列的惠民举措,让民心凝聚民力,也让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紧紧相连。

  “数字”体现幸福指数

  过去的一年,全国有50.81%的受访者感到幸福。其中,16.11%感到很幸福,34.70%感到比较幸福。而在呼和浩特市,受访者感觉幸福的比例是54.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选择很幸福的占比22.52%,比较幸福的占比31.93%。

  哪些因素影响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感?在呼和浩特受访者心中,影响其幸福的最主要因素是健康状况(55.63%)、婚姻感情(42.52%)和社会保障(35.97%)。 (下转第2版)

  环境卫生(32.61%)对呼和浩特受访者幸福感的影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87%)。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呼和浩特受访者最希望看到健康放心的食品安全(53.26%)、山青水绿的生态环境(50.38%)和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49.47%)。

  在受访者中,呼和浩特生态环境的变化成为他们城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呼和浩特受访者认为,与5年前相比,我市的生态环境整体变好,其中城市绿化(56.99%)方面的变化尤为明显,选择城市空气质量变好(33.04%)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25%)近6个百分点。

  共话“幸福”事儿

  “我的第二故乡就是呼和浩特,我虽然生在包头却把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呼和浩特。”在我市生活近10年的建筑工程师张文涛说,虽然他生在包头市,心里却深深地爱着呼和浩特这座城市。“呼和浩特的每一项殊荣都是我的骄傲,因为我的事业在这里,我的家庭在这里,我的亲朋好友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我的梦想也在这里……”张文涛满脸幸福地说。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宋晓刚认为:“幸福感的背后,是市民对城市的认可。”他表示,呼和浩特能够入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并且名列第六名,与最近几年呼和浩特城市变化大,市民们幸福感增强有关,这实际上是呼和浩特城市“硬件”和“软件”实力上升的一个表现。

  “城市市容市貌越变越好,绿树、公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险、医疗保险逐年增加……”宋晓刚说,呼和浩特市最近几年的变化,市民们都实实在在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二环快速路的开通,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断头路的打通,内蒙古博物院等一批颇具现代民族特色建筑的落成,居民城镇养老保险的提高等等一系列社会民生事业的实施,更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生活变化。”宋晓刚认为,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呼和浩特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自然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此外,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无形中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

  一项项惠民政策实施、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百姓安居乐业、平安祥和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呼和浩特,这座城市正在点燃幸福之城的激情与梦想!(记者阿柔娜)

[责任编辑 吴钰 ]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