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这些数字关系你我生活!

15.01.2016  18:22

   数字一:新增就业1.25万人,发放创业贷款1.5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我市将新增城镇就业1.25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4.5万人。全面落实支持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统筹用好1000万元创业就业发展基金,完成城乡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时期,我市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82.8万人次。2015年,我市开展城乡劳动者创业培训5024人,创业带动就业1.4万人。“三个一”民生实事惠及27万农牧户、1211名大学新生,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上调就业目标,这彰显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市政协委员、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董事长张金海说,“我市在政策和氛围上为青年创业营造了很好的条件,客观环境的改善对于青年创业是一个很好的推动。近几年,临河中小企业创业园得到各级各界共青团组织的关怀,包括园区内创业者得到的贷款、促进相互间的合作等。我认为,在未来的日子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创业的路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张金海希望政府能加强对共青团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进行创业激励的支持,重点加大对青年创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数字二:实现1.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我市将打好脱贫攻坚战,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措施,年内实现1.6万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根据实际,我市决定到2018年完成脱贫目标,就是到2018年全市2970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达到或者超过6000元,5个自治区级贫困县全部摘帽。”政协委员、市扶贫办副主任牧人告诉记者。

  牧人表示,今年我市将安排扶贫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山旱区、乌兰布和沙区、乌梁素海周边地区为主战场,依托“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富民等扶贫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定点定人定责帮扶,支持贫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提高扶贫质量。坚持应保尽保、公平公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加强农村牧区“五保”户和孤残人员救助,做好“救急难”试点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政协委员邢满宽认为,对于贫困人口中的低保群体,低保政策还需要从“输血”到“造血”转变。比如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扶助体系,倡导社会互助等等措施,都可以让这些低保家庭就业难问题得到很大缓解,让他们早日脱贫,过上普通家庭的生活。(记者刘飞)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