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远离手足口病 专家教您怎么做?

30.06.2016  13:31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我国自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以来,每年都有人患病。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疾控中心了解到,内蒙古1~5月全区报告手足口病2935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低一些。手足口病在南方地区常见于春夏之季,而在北方则出现在夏秋时节。在内蒙古地区,每年的6~9月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患病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

如今,许多年轻的父母对于手足口病并不是很了解,那么,手足口病的初期病症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呢?近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内蒙古有关部门专家,为家长们防控手足口病支招。

关注高发期

夏季患儿增多

“大夫,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嘴里有小疱疹,让我们到医院检查是不是手足口病,但孩子没发烧啊……”6月22日上午,3岁半的小虎(化名)被妈妈带到内蒙古第四医院就诊,医生查看发现,孩子的手心、脚心虽然没有发现小红疹,但肛门附近却发现了疹子。通过手足口特异筛查,确诊小虎为手足口病初期,建议抗病毒隔离治疗。

记者了解到,每年从5月份开始,手足口病例逐渐增多。内蒙古第四医院作为我区的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之一,今年已经接诊27例,出现了4例重症病例。庆幸的是,这些病例都已经治愈,未出现死亡病例。

据内蒙古第四医院内五科主任王芙蓉介绍,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自1998年后,我国每年都有局部的小流行。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月份逐渐增多,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期,呼和浩特市地区则是6~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或膝盖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发病轻微,可以不治自愈。重症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进入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手足口病患者明显增多,温度越高越容易集中发生。

据介绍,手足口病患儿的首诊一般都是由综合医院的儿科或者皮肤科转诊过来的。

3~5岁儿童易发病

据了解,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异的预防方法,因为它传播途径复杂,经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都可以传播。所有年龄层次的人都有可能患手足口病,但其易感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据内蒙古自治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田晓灵介绍,3岁及以下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后没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力,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会获得终身免疫,因此,手足口病隔几年就会有一次大流行。另外,不同的病毒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幼儿一年有可能被多次感染,患上手足口病。

王芙蓉主任告诉记者,在她接诊的手足口病患者中,最小的只有3个月大,孩子的家长纳闷孩子没有去过户外,怎么可能患上手足口病?其实,这样的情况非常有可能是家长感染了手足口病,并将病毒传染给了孩子。

注意观察很重要

“就全国来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但手足口病也不可怕,只要及时观察、及时治疗,每个患儿都能痊愈。”王芙蓉说。

据介绍,手足口病分为轻症和重症,一般轻微的,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来医院就诊,多数患者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重症患儿通常会表现为高烧38.5℃以上、持续4小时以上不退,精神不振、手脚无力,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灰、发紫、出冷汗等,情况相当严重,也有极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