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和谐

01.08.2016  18:02

林业厅政府网8月1日讯  赤峰市地处于燕山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原辽河平原的交错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蕴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现已查明赤峰市野生动物有480种。哺乳类有5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豹),国级二级保护动物猞猁、马鹿、黑熊、兔狲、斑羚等5种;鸟类37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鸟类丹顶鹤、大鸨、遗鸥、黑鹳、白鹳、白鹤、白头鹤、金雕等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7种,如灰鹤、红隼、红角鸮等,CITES附录Ⅰ保护鸟类9种,附录Ⅱ保护鸟类44种;鱼类34种;两栖爬行类15种。全市有野生高等植物1557余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野大豆、刺五加、黄檗(黄波萝)等30种,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10种,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19种,自治区重点保护药用植物8种。其中黄檗数量极少,是本市的极度濒危种。而兰科植物种数达9种,基本囊括了我国北方兰科植物所有种,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一、着力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

2003年赤峰市林业局成立了赤峰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负责全市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全市12个旗县区中,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等5个旗县区成立了野生动植物管理中心,其他旗县区也都在林政股设专人抓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与市林业工作站沟通,在全市各乡镇林工站安排专人负责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在全市10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所在的乡镇林工站,配备了专兼职监测员,负责候鸟迁徙期间鸟类监测工作。通过努力,到目前为止,全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

2004年赤峰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着手制定《赤峰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和《赤峰市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工作,完成了《赤峰市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规划》(2005-2030),经国家林业局、自治区林业厅等单位的专家评审后,赤峰市政府批复实施。该规划提出了全市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战略性布局,为我市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和湿地保护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8个,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有1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旗县级自然保护区4个,湿地公园2个。

二、努力营造野生动植物保护社会氛围

为扩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2004年赤峰市林业局组织成立了赤峰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这一民间社会团体,招募社会有识之士参与我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赤峰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自成立以来,配合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开展了有条不紊的保护宣传工作。2004年以来,协会充分发挥协会职能,利用“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和“世界湿地日”等活动日,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力度。十年来,赤峰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先后与赤峰市十七小、赤峰市实验小学、赤峰市纺织工业学校、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等多个单位合作,使爱鸟护鸟活动走进校园、走进自然保护区等活动。利用标本、图片、生物博物馆,广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有两个单位被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授予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地。协会还获得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先进单位奖,先后有4人次获得了中动协和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奖励,1人次获得了中动协斯巴鲁先进个人奖。

协会广纳会员,吸收新闻记者、摄影爱好者等社会力量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社会民众积极参与的保护体系。利用社会力量,每年都有大型活动开展,2013-2014年协会与赤峰市电视台、红山晚报合作开展了“创建中国天鹅之乡”和“保护候鸟安全过境”系列报道活动。活动开展范围涉及9个旗县区、天鹅停歇点位50余处、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共发布平面新闻23篇,专题片19条,专题视频8集。与企业合作,举办了天奇中蒙制药杯“赤峰·天鹅之恋摄影大赛”,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摄影作品510幅,在《红山晚报》上刊登优秀作品5个专版。这些宣传均反响热烈,让群众了解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赤峰市成为天鹅之乡,给我市又增加了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为全面建设“五位一体”、美丽赤峰的宏伟蓝图再添重彩;也为外界更好地了解赤峰、关注赤峰提供了一扇新的窗口。

三、稳步拓宽野生动物救助工作渠道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开展救助活动。2000年以来,我市群众自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日益增强,每年能够接到群众救助野生动物的电话10~20起,为了解决群众自发救助的野生动物救治和处理问题, 我市成立了自治区首家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同时在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工作职能也都建立了野生动物救助站,集中救治群众送交的野生动物。初步统计,自救助中心成立以来,全市共救助和放飞百灵鸟、大天鹅、大鸨、鹤类、鸮类以及鹰隼等共约5000余只。其中包括丹顶鹤、大鸨、金雕、天鹅、鸳鸯、秃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0余只。

二是发动社区群众,因地制宜的救助。由于我市面积达,全市各地救助的野生动物都运到赤峰救助中心较为困难,我们通过定向培训和联合农牧区社区兽医的办法,引导社区群众因地制宜地现场救助,近年来自发救助野生动物的群众越来越多,感人的先进事迹不断涌现。如红山水库的民工救助环志天鹅,位于白音套海镇老哈河畔于志丰一家三代义务看护天鹅十年有余,海拉苏兽医自发救治天鹅等。

三是对外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合作。由于我市地处候鸟迁徙通道上,每年都有许多外地救助并环志的候鸟途经我市,救助地区的人员十分关注其状态,与我们联系,为此我们主动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近年来我市分别与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站、北京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国家林业局秦皇岛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等地单位建立了救助合作关系,先后救助了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站的环志大天鹅、蒙古国的环志秃鹫,救助了北京市放归的小天鹅。 2014年与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合作,成功放飞蓑羽鹤9只。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做出了贡献。

四、科学谋划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范畴

以全市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扎实推进科研监测工作,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金量。一是合作开展专题科研。近年来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森林草原过渡带狼与猞猁的共存生态机割及其与猎物群落结构的关系”研究,与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森林草原过渡带野生动植物动态监测研究”,在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支持下,完成了 “赤峰市野生马鹿种源调查”、“赤峰市黑鹳救助与栖息地保护”、“赤峰市大鸨种群与繁殖状况调查”、“赤峰市天鹅救助与栖息地保护”等监测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了赤峰市科委技局课题“赤峰市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大兴安岭南部山地马鹿种群动态研究”,这两项课题分别获得赤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其中“赤峰市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课题还获得了2014年度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在国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7篇,出版专著3部。

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结合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对我市分布的大鸨、天鹅、黑鹳、马鹿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了动态监测。掌握了它们的种群动态和分布、迁徙规律,同时进行了全市重点湿地动态监测。开展了全市的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初步摸清了全市野生动物、植物、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建立了档案,出版了《赤峰古树名木》,拓宽了我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范畴。

赤峰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方兴未艾,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性工作,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特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