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人才工作综述

17.09.2015  11:41

  深入一线

  看看我们的新产品

  不同规格的产品

  质量论证

  研发新产品

  兴和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的实施意见》(乌党发[2014]2号)的要求,牢固树立“适用即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工作是重要职责”三大理念,在思想上重视,在工作上优先,积极致力于人才队伍建设,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统筹推进人才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人才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3433人,其中党政人才342人,从职级看,县处级领导干部32人,科级领导干部310人;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2391人,从职称看,高级职称467人,副高级职称526人,中级职称1398人;农村实用人才106人;兴和籍域外人才594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支;“草原英才”优秀个人1人。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完善体制机制,科学管理人才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一是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了工作职责,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负责日常工作,组织部单独设置了人才组,由副部长分管,重点负责人才统计、组织培训、协调关系等工作,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二是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夯实人才工作基础。2014年针对我县发展实际和人才工作现状,结合自治区、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编制了《兴和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几年人才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大人才工程政策,督促科技、教育、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牵头制定科技人才、教育人才、卫生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规划,进一步细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和具体任务。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建立人才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探索重要人才事项一事一议制度,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三是建立人才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人才工作宏观指导;建立了能聘能解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打破科技人员论资排辈的惯例,对有真才实干、技术过硬、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可以低职高聘;对徒有虚名、业务生疏、不能胜任职称岗位的科技人员予以解聘或高职低聘;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政策法规、计算机应用以及各类专业基础知识进行了培训,近年来,共有5300多名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了培训;建立企业家队伍管理机制,加快培养优秀年轻企业家,对经营出色,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给予奖励,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市场经济、金融税收等知识,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四是完善人才库建设。目前,我县分别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库、高级知识分子人才库、高技能人才库、兴和籍域外人士人才库,对各类人才,特别是域外人才的信息进行了详细准确的统计,为我县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供了保障,提高了人才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加强平台建设,提高工作实效

  一是充分利用京蒙帮扶合作平台,扩充人才用武之地。京蒙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以来,延庆、兴和两地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互访,成立了延庆、兴和对口帮扶协作办公室,并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京蒙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明显。到目前,京蒙帮扶重点项目有三项,一项是2011年京蒙小学建设项目,该项目全部完工,现已投入使用;另一项是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涵养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已与北京市相关部门完成了工作对接,并已纳入了《京蒙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合作规划》;还有一项是蒙中医院门诊急诊楼建设项目,该项目仍在进行中,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该项目切实解决了住院难的问题,提高了蒙中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两地发改、财政、民政、教育、卫生、就业、工会、团委、妇联等20多个部门工作对接联动,为我县做了大量帮扶工作。去年,延庆县教委免费对我县教育系统50名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5天教学培训,县教育局先后选派两批优秀中小学教师赴延庆进行教学观摩和学习培训。延庆县组织部举办第二期经营管理人才专题研修班,为我县免费培训俩名优秀科级干部。延庆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与兴和县高庙子小学结对帮扶,每年资助高庙子小学3-5万元。北京市工商联清洁保洁业商会每年出资10万元,资助兴和县100名贫困中小学生,直至大学毕业。延庆县妇联出资7万元,帮助兴建3处“留守儿童家园”。延庆县民政局捐赠了价值达10多万元物资,捐赠了15万元帮扶资金,并与我县就下一步积极引进资金扶持养老服务机构以及兴办慈善事业项目达到初步共识。与延庆县绿富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对接,双方就我县蔬菜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以及产品的有机认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今后双方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