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同心协力共创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

24.06.2015  13:21

  ——我盟扎实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纪实

  亲密好像石榴籽,幸福犹如山丹花。放眼兴安大地,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倾听城市乡村,民族进步之歌格外嘹亮。这歌声诠释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传递着兴安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建设美好家园,共同追求幸福生活的心声。

  作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早实践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盟形成了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特别是近年来,盟委、行署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紧紧抓住总书记考察慰问、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和自治区特殊政策扶持“三大战略机遇”,在民族工作中积极落实“守”的责任,树立望”的意识,弘扬“相助”的优良传统,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让兴安这道祖国北疆风景线更加亮丽多彩。

  坚持高位推进创建工作。领导重视是做好创建工作的关键。盟委、行署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这一强基工程、百年工程始终装在心里、抓在手上。2013年9月,兴安盟被国家民委列入全国1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试点地区之一。这对我们来说是荣誉更是责任。我盟抓住契机,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前行,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维护稳定、创建活动和人才保障“五个重点”,大力开展“九项重点工程”“四项主题活动”,以“六个一”为抓手,彰显创建工作的“兴安特色”。落实“一把手”责任,盟、旗两级都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实施,统筹全盟的力量抓创建。突出“一张图”引领,盟委行署设计示范盟创建“路线图”和“时间表”,“一张图”引领创建工作。建立“一竿子”机制,全盟从上到下,社会各行业、各层面创建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确立“一盘棋”意识,强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各项工作一盘棋思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安排。坚持“一面旗”理念,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各行各业都为民族团结进步这面旗帜增光添彩。凝聚“一股绳”合力,让全盟各族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推动兴安实现跨越发展的力量。

  全力构建全民创建格局。创建平台,丰富载体,让民族团结和谐融入“社会细胞”。不断拓展创建活动覆盖面,把创建活动延伸到机关、乡村、社区、学校等各个角落。在城市社区开展“邻居节”“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帮扶互助活动,社区创建工作呈现出“一街一特色、一区一亮点”的新格局;在学校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之花香溢校园”等教育活动,抓好民族团结的“希望工程”;以“五个有”为载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企业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进乡村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结合起来,着力在农牧民生产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改变和丰富农牧民精神生活入手,进一步延伸了服务触角;军警部队通过学蒙语、“大走访”等活动,军民警民关系更加密切。从工厂企业到边防哨所,从城市社区到农村牧区,全盟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不断扩大创建活动的影响力,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好青年好少年评选、优秀进城务工人员评选表彰和示范单位的评选命名活动的开展,让崇尚民族团结楷模蔚然成风,共建共享理念已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形成一种自觉,变成一种行动。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我盟3个集体、4名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截至目前,兴安盟命名了1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4家首批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这些有代表性、有创新力、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窗口品牌,成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形成了各个领域、各种模式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不断谱写跨越发展新篇章。这是深厚的民生情怀,这是强烈的责任担当,盟委、行署把创建活动作为推动全盟各项事业的一条主线,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亮点纷呈,各族群众共享创建工作成果,幸福指数、和谐指数不断提升。

  几年来,全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实施了一批批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工程,办成了一件件安民心、得民心、暖民心的实事好事。扶贫攻坚成果显著,2014年,自治区帮扶厅局和盟旗两级共下派704个帮扶队驻村扶贫,整合资金17亿元,发放扶贫贷款8.6亿元,使9.4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棚户区改造工程强力推进,新建回迁房73.2万平方米,安置群众8270户,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6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1.2万套。“十个全覆盖”工程成为农牧民的幸福列车,投资21.3亿元完成农村街巷硬化610公里,改造危房1.4万户,新改建66千伏输电线路633公里,安装户户通10.2万套,解决安全饮水6万人,新建幼儿园113所、嘎查村卫生室173个、便民连锁超市24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打造了哈拉沁、满族屯、三合村等一批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特色村寨;投入兴边富民行动资金2800万元,整合各方面资金近亿元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使边境少数民族农牧民纯收入提高3000—5000元,受益人口近15万人。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每年教育投入的40%以上用于支持民族教育发展。大力推行“双语”教学,提高蒙授学生汉语教学水平,鼓励汉授学生学习趣味蒙语,增强了蒙汉学生交流沟通能力。蒙汉双语广播电视频道开通,覆盖了全盟所有蒙古族聚居区。对促进蒙语授课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行了一系列地方性的优惠政策,三年来,我盟回乡的蒙语授课高校毕业生3340人,实现就业2422人,就业率达72.5%。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兴安各族儿女汇集民族团结的滚滚洪流,凝聚跨越发展的磅礴力量,在曾经留下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相融美好佳话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壮美画卷,奏响了一曲“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最美和声。(记者周艳)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