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挨村逐户实现精准扶贫

15.09.2015  11:41

  原标题:兴安盟挨村逐户实现精准扶贫

  “我早就不出去打工了,家里仅林果收入每年就有6000元,加上套种的大豆,收入眼瞅着翻番!”科右前旗俄体镇白音村村民吴占宝说。近两年,科右前旗出台发展林果产业惠民政策,把白音村列为林果产业扶贫重点村,吴占宝将家里45.8亩耕地都栽上了果树,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吴占宝家的变化是兴安盟以“三到村三到户”为抓手,创新扶贫机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深入实施精准帮扶,逐村逐户打“歼灭战”的一个缩影。两年来,兴安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解决最贫困、最需要帮助人群的贫困问题,共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0多亿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8.4亿元,帮助16.5万贫困群众拔穷根、兴产业。

  该盟不断完善扶贫对象的识别和瞄准机制,采取四查看、五评估、六到位的“456”工作法,使扶贫开发告别了底数不清、目标不准的“漫灌”扶贫,转入更加有的放矢、精准到户的“滴灌”式扶贫。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积极发展肉羊、肉牛、肉鸡、林果等多种富民产业项目,加紧建设50个养殖示范区、50个种植示范区,让每个贫困村都有支撑发展的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致富项目。

  为了解决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贷款难题,兴安盟推动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于去年在扎赉特旗率先开展了农村物权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成立了助农物权融资服务公司,先期推出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业务。如今,全盟6个旗县市都成立了物权融资公司,全面启动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业务。

  全盟各地大力推进四级示范引领,因地因村因人创新扶贫方式,精准发力。突泉县赛银花设施农业园区首创“一户移民、四户受益”模式:即一户农民转移入驻园区,即可得到一座配建管理房的种养大棚产权,成为第一受益户;转移户原有房屋无偿分配给本村无劳动能力的危房户,惠及第二户;危房户原有危房宅基地转售给想建房却没有宅基地的农户,惠及第三户;转移户的承包田村内流转增加了留守村民收入,惠及第四户。

  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永进村创造出“景堂模式”:即“大户抵押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大户统一经营→贫困户年收3000→年年一户新房”。这一模式解决了没有担保银行不给贫困户贷款、财政不给富裕户贴息、贫困户有钱不会使用、富帮穷不对等的问题,结果是政府贴息贴得满意、银行贷款贷得放心、大户帮贫困户帮得顺心、贫困户分红心安理得,大户每年完成一户贫困户新房建设。

  此外,该盟还建立贫困村、贫困乡“减贫摘帽”退出机制,将重点贫困村减贫任务、脱贫进度完成情况与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相挂钩,确保了扶贫开发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去年,全盟有9.4万人稳定脱贫,贫困人口收入增长27%。(日新)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