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边富民行动】巴音塔拉村的变迁

15.04.2015  12:10

  原标题:巴音塔拉村的变迁

  巴音塔拉村村民在温室大棚劳作。

  乌中旗民族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区角活动。

  这段时间,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巴音塔拉村农民吕美玲每天都要到自家的蔬菜大棚忙活。这是她种植温室蔬菜以来的第二茬蔬菜。

  “第一茬种的黄瓜、柿子、豆角,一亩棚收入有个3万多。”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吕美玲有些心酸,“以前我们两口子天天出去打零工,家里还供着一个娃娃,勒紧裤带过日子。村里头的人基本上也同我们一样。”

  2014年,由国家民委和财政部倡导的兴边富民行动的春风沐浴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落。很快,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50万元,在巴音塔拉村新建了30栋温室大棚,每栋大棚价值14万元,其中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补贴5万元,农民自筹6万元,其余部分由当地财政补贴。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既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解决了周边市民的菜篮子问题。

  巴音塔拉村的变化,是乌拉特中旗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一个缩影。

  地处中蒙边境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是自治区19个少数民族边境旗县之一。2004年,乌拉特中旗成为国家民委实施的“兴边富民行动”试点旗。10年来,兴边富民行动让乌拉特中旗人切身感受着富裕了的美好生活。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十二五规划”以来,乌拉特中旗共投资5627.2万元,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项目25个,先后建成了农牧区饲草料地节水灌溉、海流图镇巴音塔拉村越冬蔬菜栽培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项目,完成了蒙古族幼儿园教学设施设备配套、牧区苏木镇畜牧基础建设配套、中蒙医医院蒙药浴蒙药制剂室等项目;铺设节水管道共90.87公里、新建棚圈445套64.93万平米、蔬菜大棚30座90亩。

  一大批重点项目的陆续建成,极大地改善了乌拉特中旗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推动了该旗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走进乌拉特中旗民族幼儿园教学楼内,只见环境整洁干净,蒙中二班的老师斯庆高娃正在利用多媒体教授孩子们舞蹈。

  “这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是2012年兴边富民项目给配套的,以前只是我们讲,孩子们听。自从有了这些教学设备,老师们开始大胆尝试用电脑课件,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情节,再配合使用有关画面,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斯庆高娃说。

  除此以外,乌拉特中旗还注重改善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全旗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通过新建6处文化站,为群众提供了文化娱乐场所,同时还成为了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传播知识和进行科学技术培训的前沿阵地。目前,全旗各级医疗机构健全,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目标,城乡合作医疗居民参合率达到100%。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