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个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一张张优秀成绩单亮出来

11.06.2017  23:10

  电厂的烟囱不冒烟

  6月8日,市民正在参观内蒙古京能盛乐热电有限公司火电厂。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这座火电厂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着,外面大烟囱却看不到一丝烟雾。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大烟囱,是在国内大型燃煤机组中首次采用“三塔合一”“两机一塔”新技术,改善污染物排放效果,实行冷、热、电三联供,所以从外面看不到冒烟。这项新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还获得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部完成

  河套灌区历时10年的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目前已经全部完成,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新增耕地50万亩,80万农民从中受益。

  6月初,走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改造后的7.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平整的土地上有的覆盖着地膜,有的已经长出嫩绿的小苗,田间的水渠如同网格线一般,整齐又错落有致。联合村村民张福生说:“我家的100亩地全部在项目区内,改造以前,由于是盐碱地,只能种葵花和玉米,效益非常低。现在,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产量也有了保证。

  2016年,临河区投入8235万元,在新华镇项目区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破原有土地界限,重新规划,重新开挖渠沟,重新平整土地,重新分配经营,使原有的中低产田变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据测算,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可增产10%至15%。按照往年的价格计算,亩均可增收100元。

  河套灌区是我国优质粮食主产区,素有“塞外粮仓”的美称,同时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套灌区骨干工程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占70%以上,加上后期投入不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受到严重制约。

  2007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内蒙古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的建议》得到国家相关部门批复。根据建议,从2008年开始到2017年,总投入50亿元,以每年50万亩的速度对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经过10年改造,不但90%以上的耕地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和高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而且新增了50万亩耕地,同时修建渠系建筑物157795座,衬砌渠道4005公里,修筑主干路、机耕路9807公里,营造防护林1871万株。项目区的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示范面积90多万亩。

  中国稀土大数据产业园项目签约

  近日,包头稀土高新区与国富瑞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签约中国稀土大数据产业园项目。

  据了解,国富瑞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金关工程主干网建设、运营和维护单位,依托专业化技术服务团队和优质核心服务产品,与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携手,共同打造中国稀土大数据产业园。该项目将遵循“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我国稀土大数据产业基础条件、产业生态、技术趋势、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政策措施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到2020年,力争建成集稀土行业大数据存储、挖掘、分析、研究、应用于一体的国内唯一稀土大数据产业集群实体,为我国稀土行业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岱海电厂29亿元水冷改空冷工程启动

  一项为保护岱海湖生态环境而实施的节能减排综合升级改造项目——岱海电厂1号、2号机组水冷改空冷工程,自今年4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已经进入机组主变压器新桩基和基础制作阶段。

  记者从凉城县政府了解到,该项目由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分两期进行建设,总投资约29亿元。项目全部完成后,岱海电厂1号和2号机组将不再利用岱海湖水冷却,每年可节约岱海湖水855万立方,将极大改善岱海湖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达到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的煤电节能减排国家标准。(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慧玲 格日勒图 皇甫美鲜 通拉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