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保险“组合拳”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14.03.2017  18:35

  去年夏天,内蒙古东部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造成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等9个盟市55个旗县385.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780万亩,草场受灾面积5亿多亩,直接经济损失83亿元。截至目前,全区保险机构共支付赔款22.47亿元,简单赔付率达110%,受益农户209万户次,占总投保户次的73%。

  “内蒙古是国家粮食主产区、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只有强农惠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牧区脱贫问题。按照国家对保险扶贫的相关要求,我们精准对接农牧业贫困区,从完善保障机制、创新保险产品等方面全方位构筑保险防护网,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自治区保监局有关负责人指出。

  据自治区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区有贫困旗县57个,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县31个,贫困旗县占比55.3%。

  立足区情,2016年自治区保监局与自治区扶贫办联合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建设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旗县实施方案》,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贫困旗县,对症下药制定保险扶贫“套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基本+特色”脱贫特惠组合保险,既“输血”又“造血”。其中,“基本险”保障意外和大病,兜住“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底;“特色险”保障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和支柱产业,打开“产业脱贫致富”的门。

  针对自治区贫困地区农牧业资源秉赋,我区不断创新保险机制,激活特色产业脱贫动力,助困难群众增收创富:

  ——协调完善补贴政策。取消贫困地区37个产粮大县种植业保险保费旗县级补贴,释放财政资金1.28亿元。

  ——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玉米、林木、奶牛等十类农畜产品保额,下调费率,将内涝、地震等灾害纳入保险责任。森林保险实现天然林、防护林全覆盖,承保面积3.81亿亩,承保面积、保费规模和保险金额均居全国首位,帮贫困地区保住“绿水青山”,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健全灾害防控体系。每年从农险保费中按3%提取防灾减损基金,自治区财政按提取额50%配套资金,统筹投入到基础设施差、防灾设备匮乏的贫困地区。全区保险业2016年投入1.3亿元,为贫困地区配备大量植保设备,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开展“草原扶贫”工程。将肉羊、蒙古马、骆驼等特色农畜纳入保障,承保特色作物23万亩,肉牛、肉羊97万头只,提供保障10亿元,支付赔款2381万元,受益农户9090户次。锡林郭勒盟开发草原牛羊天气指数保险,保障牧民因雪、旱灾造成饲料成本增加风险,21万亩草场和25万头只牛羊获保障3630万元。

  ——创新保险产品。在包头开发葵花等13种作物产值保险,保险责任实现从自然灾害生产风险到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全覆盖,农户凭保单还可获低息贷款;在“薯都”乌兰察布推广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覆盖1.5万亩马铃薯高产区;在兴安盟、通辽等地的产粮大县开展玉米价格“保险+期货”试点,为8.5万亩玉米提供保障6750万元,对冲价格波动,防止“谷贱伤农”。

  ——实施风险共担。自治区政府每年安排6.8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贫贷款担保和补偿贴息,贴息率3-5%,并与保险比例分担违约风险,贫困户单户起贷点1000元,最高额度5万元,扶贫互助组织、扶贫龙头企业最高额度5000万,累计支持1429户农牧户和企业融资5.93亿元。

  ——加强网络建设。2016年全区新增三农营销服务部176家、三农服务站点1431个,同比增长27%和31%。累计建成三农营销服务部836家、三农服务站点6084个,打通农险服务最后一公里。

  自治区保监局还协调自治区扶贫办筹集3000万元扶贫资金,专项支持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示范旗县,开展保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各盟市、旗县按相应比例配套资金,全区11个盟市的18个旗县直接受益,共12.68万户贫困家庭、27.55万贫困人口获得保障,占全区贫困人口35%。

  多项保险“组合拳”招招精准,助力草原农牧民早日摘掉“穷帽子”。(李永桃)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