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各地群众这样过春节……

14.02.2019  20:21

  “百节年为首”,说起过年,总会想到一些过年的习俗。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的习俗也各具特色。今年春节,内蒙古晨报融媒记者兵分几路,体验各地不一样的年俗。

◆刘秀莲逛庙会总少不了拍照留念 晨报融媒记者 郭治华摄影

   呼和浩特:家门口逛庙会 感受浓浓年味儿

  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六。呼市第十二届大召文化庙会在玉泉区大盛魁南区北广场拉开帷幕,这让早就期盼着逛庙会的市民刘秀莲激动不已。

  刘秀莲59岁,是土生土长的呼市人。由于年年都在呼市过年,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逛庙会。

  “近年来,呼市每年都有庙会活动,逛庙会也成了我和家人们每年过年的传统‘节目’,年年都会去庙会上看各种传统民俗和新鲜有趣的活动。”刘秀莲说,今年的大召文化庙会依然有传统秧歌表演,演员们头戴大头娃娃,乘坐大花轿、旱船、小猪头、毛驴等道具在广场上舞动,生动逼真的表演让前来观看的市民欣喜不已,舞出了浓浓的年味儿。

  “除了西游记、八仙、舞龙、舞狮等近二十个民间社火表演项目之外,传统曲艺杂技、皮影戏、拉洋片等表演也让我们一饱眼福,每一个表演的高潮,都会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到了下午,看过了如火如荼的表演之后,就到了赏花灯的最好时机。”刘秀莲说,其实一年来家里的亲戚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忙碌着,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聚在一起共叙亲情。家人们一起逛逛庙会、看看花灯,在新年里拍下第一张照片……这些都是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这些喜庆美丽的场景,丰富了市民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让我和家人们在节日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让我们在逛庙会的同时,了解青城悠久的历史、民俗趣事、历史典故,让更多的人感受和领略时代的变迁和首府的灿烂文化。”刘秀莲感慨道。

◆村民在食品加工厂生产果丁 晨报融媒记者 李艳红摄影

   巴彦淖尔:过年新“习俗” 村民忙挣钱

  过了腊八就是年,可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同和太乌兰伊日更的村民们并没有像往年那样,早早准备年货,而是在同和太乌兰伊日更食品加工厂干得热火朝天。

  以往腊八过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同和太乌兰伊日更分场的村民们就开始蒸馍馍、炸油糕、做肉丸子和炒制葵花籽及各种干果等,进入腊月二十村民们就开始粉刷家,在腊月二十三前也就是小年过后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只等年三十贴春联、窗花、准备年夜饭。可是今年与往年不同,村民们腊月二十还在村食品加工厂生产果丁等食品。

  年近五旬的孔三平说,自己在村里生活了快50年,还是第一次上班,而且工资还挺高。他身体不好,媳妇身体又有残疾,家里几十亩土地的农活基本靠他自己,一年下来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虽说今年没有早早备年货,可是口袋鼓了,干啥心情都不差。”孔三平说。

  如今村里搞起了食品加工,相比农活,加工厂的任务轻,每月都会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一个腊月,他和媳妇就有了5000多元的收入。“这个年不愁过了。”孔三平说,打工不用出门,过了正月十五就开工,到春种时,人们再去种地,农闲时,就投入生产,这样一年四季都“有钱挣”。

  乌兰伊日更分场位于德岭山水库东北角,全村共有40户70多口人,总面积3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5000亩,是一个传统农业村,生态环境优良,村民世代以种植为主。

  乌兰伊日更分场第一书记徐建军说,明年计划增加种植小麦亩数,保证原料供应,计划生产果丁8-10万斤,馍丁8-10万斤。据了解,2018年以来,同和太乌兰伊日更订购面粉及果丁的消费者已达到6000多人,直接为村里创造了12万余元的收入,同时也为村里集体经济带来了将近1.5万元的收入。

  徐建军表示,要因村制宜,因势利导,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利用本村现有农业资源,油葵花建成鲜榨现取的订单式榨油厂,为消费者提供网上销售、电话预约,星期六日节假时间来本村体验石磨磨面等农家乐休闲一体的一条龙服务。

◆阿拉善的年馍种类繁多 晨报融媒记者 胡惠 通讯员 王晓春摄影

   阿拉善盟:年馍大比拼 增添节日气氛

  位于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过年有做年馍的习俗。这不,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团结社区在2019春节期间就迎来第五届年馍大赛,好吃又好看的年馍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

  我国很多地方过春节都有制作年馍的习俗,平时常见的有蒸、炸两种方式。年馍是中国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家住阿拉善盟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巴丹吉林小区的徐小萍今年在年馍里加入了有机蔬菜,做成花瓣状,层层相叠,她做了两份年馍,一份用红枣装饰,另一份顶端做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猪,期盼猪年万事如意。所有年馍的样式都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徐小萍说:“过春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些独特馍馍,用菠菜、紫薯、南瓜做成的年馍,又好吃、又好看、又健康,老人和孩子特别喜欢吃。

  阿拉善盟当地常见的油炸面食,主要有麻花和油果子,炸麻花时可以在面里放入自己喜爱的鸡蛋、白糖等,经过炸制后,味道酥软香甜。锁阳油果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制作好的锁阳油果子颜色呈咖啡色,色泽深浅由加入的锁阳多少决定,味道独特,微涩却又有淡淡的甜味,回味悠长。年馍大赛上,制作色彩鲜艳、造型千姿百态的面食品,也是“比巧巧”形式之一,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在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团结社区第五届年馍大赛上,社区居委会主任莫日根笑称:“我们社区已举办五年年馍大赛,每年都会有不同花样的年馍展示给大家,年馍的味道、形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年馍比赛也让春节的氛围更浓厚。

◆油梭子馅饺子

   兴安盟:油梭子馅饺子 东北年味儿足

  2019年2月4日,农历腊月三十,全国各地在守岁中迎接新年的到来。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一户农家小院内,红灯高高挂起,一家人围坐圆桌前包着除夕的饺子。

  厨房里“乒乒乓乓”剁馅声音传到屋内,坐在炕上的老人向厨房内的儿媳妇喊着:“油梭子不用剁得太碎”,儿媳妇应承着。这样的场景,在这里很多村民家都可以看到。

◆一家人一起包饺子 晨报融媒记者 王海青摄影

  “油梭子是以前过年过节才有的,用它掺上酸菜包饺子,贼拉地香。”老人说,现在日子好了,各种饺子馅都不缺,但这里的很多人家还保留着每年三十晚上都要包油梭子馅饺子的习俗。油梭子掺上酸菜包的年夜饺子,特别香。2018年5月,老人由于脑出血,今年年夜饭没能亲自下厨,她把这种美食制作方法传授给了掌勺的儿媳妇。

  油梭子就是把猪肥肉切小块,放入锅内慢慢“熬出油”,过滤出油后剩下的肉渣。将油梭子剁碎,再配上东北酸菜搅拌,不用加任何调料,让油梭子和酸菜恰到好处融和并相互渗透,把搅拌好的饺子馅放置面案上醒一会儿,片刻间香味散发至整个屋内。

  一大家人围在桌前,擀饺子皮的、包饺子的、摆饺子的,一起忙乎着守岁熬年,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在喜庆中期待新年的到来。 (记者 郭治华 李艳红 王海青 胡惠 通讯员 王晓春)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