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国资委第十一期研修班优秀学习心得系列三

21.12.2015  15:06

包钢技术中心 孙淑兰

 

      本人有幸参加了自治区国资委在浙江大学举办的第十一期企业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此次培训以实战加前沿的课程为导向,共安排了“中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析”、“浙商模式与借鉴”、“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党风廉政建设”等13个重点课题。通过培训学习,发现很多知识需要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借鉴。在此,谈谈粗浅的体会。

      一、从浙商模式看企业生存和发展

      开班第一课,认真聆听了王曙光教授讲述的浙商模式和浙商现象。对于浙商勤奋、务实、低调的品质和敢为人先的思想,感慨颇多。

      之前,创造“海内最富”奇迹的晋商,书写“无徽不成镇”传说的徽商,因双双纵横驰骋于海内外、各自辉煌500年的商帮历史而彪炳史册。如今的浙商,则被人们惊呼为“中国财富制造商”与“东方犹太人”。浙江,这个陆地面积仅为全国陆地面积1.06%的资源小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连续9年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一。而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浙商这支生力军。作为中国第一商人群体,600万浙商在中国乃至全球创业,他们创造的财富总量,与浙江每年的GDP相仿,相当于分别在省外、国外再造一个浙江。这一庞大群体的创业史,成就了一种独特的经济和人文现象——“世界上只要有灯光的地方就有浙商;世界上没有灯光的地方,浙商也会让它亮起灯光”。原来是“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商”,现在是“有浙商的地方就有市场”,他们的崛起,又有着怎样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要义?

      借鉴一:穷则思变的创富动力。初期的浙商大多出身贫寒,他们中不少人游走四方、尝尽辛酸苦辣。为了谋生,他们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什么苦都肯吃,什么脏活、累活都愿干:弹棉花、擦皮鞋、换鸡毛、收破烂……生于艰苦、嚼得菜根、卧薪尝胆、坚忍不拔。凭借一代勤劳人和两只万能手,浙商在中国乃至全球创造了无数财富神话。

      借鉴二:诚信义利的经营理念。中国商人的鼻祖陶朱公即是战国时期辅助过越王勾践的范蠡。至今,在杭州北高峰的财神庙里仍供奉着这位最早的“浙商”的“旺财秘籍”。其中最重要的要义就是“诚信”、“无欺”和“公平”。而现代浙商的代表人物冯根生,即徽商代表胡雪岩所创办的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把当年胡庆余堂老东家的“戒欺”二字当成了经商的《圣经》。浙江的百强民企,更是把诚信二字当成了不可动摇的“商道”。如此,浙商品牌的影响才日益深远。

      借鉴三: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 浙江人在市场竞争中的“抱团精神”,是让人感受最深的一点。遍布全国各地的温州村、义乌城、浙江街,没有一种“抱团精神”作支撑,是不可想象的。正是有了这种“抱团精神”,才有了浙商发展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合作、分工、信誉和诚信。

      借鉴四:敢为人先的创新思想。“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这一哲学思想在浙商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浙商从来不说自己只干什么并且只能怎么干,哪里的雨露阳光多,就到哪里去发展。别人没干的,浙商提前干了;别人在干的,浙商尽可能干得更好;别人也来干了,浙商又换别的去干了。可以说,浙商的行动力是一流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善于以长远的眼光投入,善于以小搏大、善于整合资源,这些都是浙商的精明之处,也恰恰是我们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特别是在当前企业最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埋头苦干、同舟共济、诚信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早日走出困境,迎来美好的明天。

      二、从新技术革命看企业的技术创新

      聆听刘渊教授关于信息技术与商业变革的讲座,引发了对包钢技术创新工作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数量增加极快。据资料介绍,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大约500万篇,就是说平均每天发表的论文(包括新知识论文)已达1.3—1.4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此外,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发明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设备和产品更新率也大大加快。大约每一年左右,就有50%的设备和产品被更新。其中电子设备和产品更新换代更快。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总是与技术革命相伴而生。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却不容乐观。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且部分产品已经跻身世界前列,靠从国外买先进技术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今后只能以我们自己为主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集成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就包钢来说,目前仍存在技术投入水平不高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企业自主开发核心或关键技术的一大障碍。此外,研发投入比较分散,多数研发投入在跟踪模仿或配套技术的开发上,而且科研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较低,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严重缺乏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如何进一步构建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目前包钢的实际来讲,一是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技术与工艺技术的薄弱环节,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实验室及产学研等合作开发平台,通过借力、引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品技术开发与创新体系,在一些重点产业、重点产品以及关键工艺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围绕重点新产品开发成立SBU战略经营团队,使技术研发、生产控制、市场营销等要素密切协同,在速度、质量、效益上形成竞争优势,开发一个,见效一个;四是以用户为中心,积极推动研发提前介入,与中高端用户共同成立研发中心,定制开发、跟踪服务、引导需求,实现技术服务增值,扩大市场空间。

      可以说,无论何时何地,科研是设计之骨,创新是科研之魂。企业只有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不断创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新产品,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新技术革命使得知识的生产、智力的开发与扩充,都将成为决定企业生产力、竞争力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因素。那就是在未来的社会,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知识、有技能。因而,不断学习和不断进行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将成为我们职业生涯的永恒追求。

      三、从市民的行为点滴,看一个城市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它既包含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自由、尊严和价值的权利,也包含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是对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我认识。在杭州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市民身上体现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我的触动仍然很大。这一点体会不是源自课堂,而是来自一些普通民众。

      在学习闲暇之余,通过几次打车经历,接触到了杭州出租车司机这一群体。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遵章而行,几乎没有见到抢行、随意变道、路怒等在我们的城市司空见惯的现象;二是服务热情而周到,并且能随时发现并抓住商机,在闲聊中了解你近日的大体安排,包括你是否去购物,是否到周边旅游,是否要安排去机场或火车站等等,如果需要用车,可以提前电话预订;三是讲究诚信,每次都会按照预约的时间、地点提前到达,遇有特殊情况会提前告知。如果是到景区,出租车司机还是不错的导游。

      可以说,出租车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和重要的信息传递的载体,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外宾也好,国内游客也好,许多人进入城市的第一个接触者就是出租车司机。那么出租车司机就成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大使”,他们的言行和素质,会影响到客人对这个城市的整体印象。

      此外,在杭州的另外几次经历,就是街头路遇热情大妈。由于对杭州不熟悉,几次在路边与同伴商量该往哪里走或有意购买某种物品时,都遇到了年龄不等、装扮不一的大妈或大姐。第一次是在河坊街附近的一家杭州特产店门口,一位与本人年龄相仿的女士主动过来告诉我们,不要在那里买东西或吃饭,还非常认真地告诉我们要去哪里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在哪里才能吃到最地道的杭帮菜。当时心里直嘀咕,是不是遇上了专门套近乎的骗子。因为现在骗子很多,他们往往在街头巷尾人群密集处观察他人的购物需求,再伺机抛出诱饵,取得信任后,通过各种手段来骗取财物。所以谢过后赶紧脱身。但随后又先后三次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每次都被热情的大妈告知在杭州要买哪些土特产,要去哪里买;去机场要在哪里乘坐机场大巴,周围哪里有大型超市等等。有几次这样的经历,相信任何人都会像我一样,既为自己之前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羞愧,更会心存一份感念,心存一份感慨,那就是怎样的环境、怎样的教育让这里的市民成为了这个城市的“民间自发代言人”?是浓厚的人文历史的熏陶,还是积极的文化思潮的影响?矣或市民在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时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进步?

      由此想到,不论是社会还是企业,只有全体公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公共责任的主动担当,才能在参与中,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也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也由此想到,作为一个有着60年历史的大型企业,我们职工的文明素质可以说就是企业的灵魂。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和企业文明程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个方面长期努力。但只要坚持不懈,不断积累,就一定会有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