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后进村”发展有了新底气

22.03.2015  12:56

   编者按: 随着青壮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由此而来,部分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有所弱化,服务能力滞后,发展后劲不足,让一些村庄变成了“老少村”“边缘村”“困难村”。如何激发这些“后进村”的发展活力,让这些村的基层党组织重拾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能力?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推行农村“中心”党建模式,聚人心、促发展,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点赞”。

   群众有了主心骨,村里有了热乎劲

  北官地村是苏波盖乡的边远村。全村常住人口不足200人,村组无钱办事,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土默特右旗(以下简称“土右旗”)出了名的贫困村。像北官地村这样的村,在土右旗为数不少。

  近年来,由于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流向城市,部分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留在村里的党员以中老年居多,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有所弱化。土右旗委书记王章认为,解决这些“后进村”的发展困境,不能简单地寄望于外出的能人回流,而是要立足现实,通过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土右旗针对乡镇服务半径大,村庄零碎、资源分散等现状,结合全旗村庄整合规划,选择10个辐射半径大、基础条件好的村成立“中心党委”(党总支),将周边村纳入党委服务范围,构建起了“上联乡镇、下接村户”的服务体系。使原来不同行政村的党员干部逐步拧成“一股绳”、成为“一家人”,把一条条小胳膊并出了大腿的劲。

  “自打‘中心’扛起了大梁,大事小事有人管,群众有了主心骨,村里也有了热乎劲!”杨立官尧村村民刘连军喜滋滋地说,“这不,中心党委不久前帮俺申请了贷款和补贴,养了百十来只肉羊,年底下来多收了五万多咧,冬天能下不少羔子,今年收成肯定不赖,一想起来心里热腾腾的!”

  2014年,土右旗充分发挥中心党委作用,根据各支部村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投入资金7.55亿元,在108个村实施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容村貌、农民新居、“村民之家”、主导产业六大类共482个项目,惠及农业人口9.7万多人。

  根据最新统计,2014年土右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20元,较全区9967元高出28%。对一个农业人口比重超过70%的农业大旗,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土右旗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突破了传统‘一村一支部’的党建模式,激发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活力,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大大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内蒙古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索耀乐评价。

   乡镇干部每周都下村,真给俺们办事咧

  “前些年,村委会常年‘铁疙瘩’把门,村干部的工作就是给开个介绍证明,村民办事不出村不行。”将军尧镇堂将军尧村村民李柱小印象中,过去找村干部得去家里,想办事要么到乡镇,要么到县城,办得顺利早上去了晚上回来,运气不好碰上人不在还得跑好几趟……

  破解基层服务难题,需要基层党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为此,土右旗在每一个中心党委都建设了600—1000平方米的“农事村办”服务场所。在原来“两委”办公的基础上,增设了草原书屋、村民讲堂、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科技室、便民服务室、警务室、专业合作办公室等功能。在这个集12大功能为一体的“村民之家”里,村干部八小时在岗值班,村民不仅办事方便了,没事都能过来热闹热闹。

  “以前的村委会,平时都锁着,村民没事儿不来,有事儿也是带着‘火’来,憋着‘气’走。现在不一样了,村民乐呵呵地来,笑眯眯地走,没事都愿意在这待着!”板申气中心党委委员、板申气村党支部书记赵义讲述着其中的变化,话语中不时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针对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新需求,土右旗坚持职能下沉、服务下移,探索推行乡镇干部“AB岗”工作模式,A岗干部在乡镇便民服务大厅提供“一站式”集中办理服务;B岗干部组成小分队把服务“送下去”,每周2次深入到中心党委便民服务站,周边支部村群众以前至少花费三四个小时甚至1天时间到乡镇办的事,现在半小时就能解决。截至目前,全旗567名乡镇干部中315名干部承担起了B岗工作任务,2014年全年为村民提供上门服务7万余次,代办事项6500余项。

  明沙淖村村民柴连生因车祸造成下肢残疾,在明沙淖便民服务站内拿到工作人员代办回来的残疾证时,他由衷地说,“免了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很少进村。现在不同了,干部们每周来两回,真给俺们办事咧!”

   抱团发展,共商共筹,富民项目落了地

  土右旗共有288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点多、线长、面广。多年来,财政资金、支农项目、结对帮扶等投入不少,但由于村庄零碎、资源分散,资金和项目都撒了胡椒面,效果并不明显。部分村庄还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紧张,保障不了自筹配套资金或保障条件,只能眼睁睁看着资金和项目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村的新农村建设进程。

  中心党委组建后,各支部村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一些边缘村原来申请不到的项目可以通过中心党委共商共议、捆绑申请的方式实现,自筹匹配资金不足的难题也可以通过各村共筹的方式解决,农业集中开发、农村土地整理、高产示范田建设项目也可以在中心党委的统筹安排下积少成多、集中连片顺利实施。

  明沙淖乡葫芦头村中心党委带动周边各村共同参与高产示范田建设,土地集中连片经营面积达到3万亩。项目区统一签订合同,种植高产饲料玉米,亩均产量较土地整理连片经营前大幅增加,且实现大型机械连耕连作,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和支出,带动农民亩均增收750元。

  海子乡上兴地村,常住人口不足400人,村民多年来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夜里一抹黑”的生活头疼不已,但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劳动力少等原因,自筹能力不足,无法享受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惠民政策。2014年,包含上兴地村等4个小村的海子乡兴地村中心党委成立,给这个偏僻小村带来希望。中心党委确定各支部村“一事一议”项目6个,让四个小村彻彻底底享受了一把好政策。目前,四个小村都铺上了石板路,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村民雨天出门没了泥,夜里出行不怕黑。

  土右旗委常委、组织部长赵铮介绍,截至目前,土右旗已建成农村中心党委52个,168个支部村在中心党委的带领下新修道路210公里、发展产业62个、改造危房209户、实施机井、涵洞、桥闸、衬砌渠道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500余项。(记者  丁志军)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