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4月1日起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本网讯(记者赵文萃) 今年2月,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扎实做好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工作的通知》,规定从4月起全面停止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4月1日,内蒙古森工集团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长达60多年的木材采伐生产作业将成为历史。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蓄积居全国国有林区之首,8.2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984条河流和120万公顷湿地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多立方米,上缴各项税费20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3.8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林区最高年份财政上缴曾占自治区财政的50%以上。
可以预见的是,作为一个有着60多年发展历程、原有各类职工超过30万人的国有企业,内蒙古森工集团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将面临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停伐后人员怎么安置?效益从哪儿来?发展道路向何处去……3月2日,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总经理(局长)办公会议上用“承担历史使命”强调改革转型的重大意义,会议指出,要切实承担起国家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历史使命,要在思想理念、工作方法、发展方式等方面有根本性转变,全力做好停伐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全力推动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谈及林业改革安排部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森工集团董事长、森工集团(林管局)党委书记张学勤做客内蒙古日报全媒体访谈直播间时,提到“四个坚持”、守住“三个底线”,“四个坚持”即必须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必须坚持以提高和改善职工生活为前提;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上下互动,以解决问题为前提。守住“三个底线”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守住民生改善底线。力争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采伐
装车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自1952年成立以来,林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就和木头密不可分。几代务林人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把一条条“木龙”运往各地,支援了祖国建设。如今,砍林人要放下斧头和油锯,转型成为造林人、看林人。停伐前夕,记者来到内蒙古森工集团库都尔森工公司小九亚贮木场作业现场。北段段长孔庆才已从业30多年,说起生产工序头头是道,提及“停伐”,孔庆才说,虽然心里有点舍不得,可为了资源永续利用应该停伐了,林区还有许多林下资源和特色产业可以发展、挖掘,不能只靠“砍木头”挣钱,以后会继续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以前山上采集的木头一个人都环抱不住,现在胸径到30厘米的木头都算粗的了,在这工作了大半辈子,马上要‘停伐’了,相信国家不会忘了咱林业工人,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油锯手张兴坤对未来充满信心。
停伐过程中,对务林人的安置、补偿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党委书记、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张学勤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停伐将带来110万立方米木材停产,直接影响以木材为原料的产业链和从事木材生产的1万多名职工的就业、生活。记者了解到,内蒙古森工集团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原则,正强力推进五大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森林勘绘基地、最大的商品林储备基地、最大的绿色种苗培育基地、独具特色的绿色产品培育加工基地和内蒙古林业生态特色度假旅游基地。通过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绿色产业项目,把人员安置好,让更多人将转向生态建设和保护,使森林变绿,务林人的日子更美。
3月31日,内蒙古森工集团将在地处林区腹地的根河林业局举行停伐仪式,届时,本网记者将在现场为广大网友发回后续报道。(图片由内蒙古森工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