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内蒙古大漠深处里的别样春节

26.02.2018  10:32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消息(首席记者 吴博超摄影报道)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白天兵对兵,晚上数星星。”是对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算井子边防派出所的真实写照,辖区自然环境艰苦恶劣,曾被联合国生物考察组定为“人类不能生存的地方”。

  大漠戈壁滩47年的坚守

  从呼和浩特乘坐前往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火车,车行近16个小时,到次日中午才能到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再转坐6、7个小时的汽车前往地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算井子。茫茫大漠戈壁滩上,额济纳旗公安边防大队算井子边防派出所辖区有2.1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辖区面积最大的派出所,也是环境最恶劣的边防派出所之一。

  这里有着“生命禁区”之称,在这样的一个地方,47年来历代边防官兵坚守生命禁区,秉承“坚守、传承、奉献”的算井子戍边精神,在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春节期间,这里的官兵依然坚守在边防执勤一线,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舍小家、为大家,枕戈待旦、坚守岗位、卫国戍边奉献在边关。虽然不能回家,但每一位官兵也用别样的方式,感受着来自部队大家庭的温暖。

  24名大学生的教育课

  接受记者采访时,算井子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张建国带队上山。他说,这段时间正是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24名2017年度入警大学生在所里开展为期30天的艰苦奋斗教育,要组织他们去攀登大红山。

  临出发前,张建国给警长乌其尔交代了所里下午要干的工作,之后乘坐运兵车驶出了营区。距派出所正南5公里有座大红山,是马鬃山的余脉。爬到海拔1800多米的山顶,但见远处山脊蜿蜒密布,似骏马飞奔飘扬的鬃毛,大风吹过,鲜红的国旗在迎风招展。

  山顶有许多用石头摆成的名字,“宝成、康玉平、张海峰、李荣、王长青……”20世纪80年代,来自大连的第三任指导员宝成用石头把自己的名字镶嵌在大红山顶,以抒发卫国戍边的壮志豪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在张建国的引导下,培训学员认真聆听山顶上摆放着的一个个名字背后的心路历程,了解了历代算井子官兵扎根“生命禁区”,无怨无悔奉献青春的感人事迹和家国情怀。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2016年7月1日,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艰苦奋斗教育基地”在这个所正式挂牌成立,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新载体、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培养党员人才的新基地、警地党员学习实践的新窗口。

  大漠深处春意浓

  为了营造出浓浓的年味,在春节期间,官兵们用精美的拉花和五彩的气球装点了每个房间。贴春联和挂灯笼也是派出所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官兵们将事先准备好的春联把营区贴了个遍,就连狗窝、猪圈和鸭舍都贴了春联,火红的灯笼被高高悬挂在营门的两侧,犹如画龙点睛之笔,派出所瞬间被浓浓的年味笼罩……

  夜色渐浓,静谧的大漠深处,算井子边防派出所依然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春节,对于多数人来说,意味着回家、与亲人团聚,对于戍边的官兵来说,却意味着责任、坚守和奉献,然而有了亲人的付出与支持,即使远隔千里坚守一线也倍感光荣和幸福。

  2017年入警大学生李晓鸿说:“这个春节令我终身难忘,在入警培训的时候,我就听说过算井子边防派出所的先进事迹和官兵的感人故事,一定利用好这次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算井子戍边精神。”“来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理解了坚守、传承、奉献的算井子精神,我要把这种“红色基因”带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入警大学生何玉飞说道。


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党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消息(首席记者 吴博超)Nmgcb.Com.Cn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