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抽查网售羊绒制品 合格率不足五成

02.03.2016  11:48

  去年,内蒙古自治区质监部门先后两次对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地标识为内蒙古的羊绒制品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被抽检羊绒制品的合格率分别为35.7%和46.2%。如此低的合格率暴露出部分网上销售的“内蒙古羊绒制品”存在伪造产地、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严重质量问题。

 

质监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专项整治

 内蒙古启动网售羊绒制品风险监测预警

  2015年9月初和12月中旬,自治区质监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开展电子商务产品专项监督抽查行动的部署,确定以消费者购买量较大的“内蒙古羊绒制品”作为监督抽查的重点产品,详细制定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电子商务产品采样工作指南》、《内蒙古自治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工作规范(试行)》等监督抽查工作规范后,对网售内蒙古羊绒制品开展了两次专项监督抽检。

  2015年9月初,自治区质监局组织自治区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院和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开展了我区首次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此次抽查涉及天猫、京东两个电子商务平台的14批次产品。经检验,5批次合格,9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仅为35.7%。其中,4批次羊绒含量不合格,6批次为标识不合格(其中APC高端羊绒衫标识和纤维含量均不合格)。

  鉴于如此低的合格率,质监部门立即启动了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扩大网购羊绒制品的抽检覆盖面,增加抽查批次和对象,对网上销售的“内蒙古羊绒制品”质量状况进行更为详实准确的调查摸底。

  2015年12月,质监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再次以“神秘买家”方式,从淘宝、天猫、京东、当当、1号店和拍拍6个电商平台抽取了130家网店的130个批次羊绒制品。检验结果显示,130家企业生产的130批次产品中,60批次实物质量(即羊绒含量)合格,抽查合格率为46.2%,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3.8%。这两次监督抽查的合格率均远低于线下产品抽查合格率。

  “网上羊绒制品抽检实行‘神秘买家’买样检验制,主要针对大型电商平台内内蒙古的B2C(即‘商对客’模式)企业。检验结束对生产企业进行确认后,再进行后处理。”自治区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院副院长王永翱介绍,买样和拆样全过程都在电子采样室的高清视频监控下进行,检验过程全部实行“盲检”,受检企业如果对检验结果有异议可提出复检申请。

  

自治区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院的工作人员正在采集抽检样品。张远放 摄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