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推进科学发展打造北疆风景
旅游业是创意产业、幸福产业。内蒙古紧紧围绕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条主线和不断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力这个主题,突出“草原文化、北疆特色、休闲度假”三个核心,以问题为导向,狠抓各项业务工作,努力寻求系统支撑、政策创新、融合发展、区域合作、跨境旅游和企业壮大六个方面突破,到2020年,内蒙古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基本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和草原文化旅游大区、旅游经济强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国务院31号文件提出,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优质服务,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有机统一。内蒙古旅游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首先要转变几个观念。一是要更加突出游客的根本性。改变目前就资源做资源、各行其是的产品设计。要以游客喜欢的东西、愿意走的线路作为旅游产品的设计准则,减少面面俱到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产品。二是要更加突出市场的基础性。企业是旅游业的主体,水深水浅、市场冷暖需企业来体验,政府只需引导、服务和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切忌大包大揽、过度参与。三是要更加突出效益的先导性。一方面旅游发展要与居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另一方面,内蒙古由于地域和交通等方面的原因,人次均消费2030元,高于全国平均334(全国为1697)元。但相对于极其脆弱的草原生态,内蒙古不宜引入超量旅客的情况下,这个消费水平仍难以支撑全区旅游收入与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同步跟进所需要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收入为中心来谋划旅游发展方略。四是要更加突出品质的重要性。要下大力气扭转目前许多城镇和景区建设千篇一律、粗制滥造、浪费资源的现状,每个城镇、每个景区都要作为品牌来打造。
内蒙古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基本途径:一是交通方式转变。首先要尽快适应全区旅游提前进入散客时代的需求,大力倡导自助游,特别是汽车自驾游。内蒙古当前的自助游游客占游客总量的58%,比全国高8个百分点,这个比例三年内要再提高10个百分点。要大力发展房车营地和自驾车营地,建立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建设标准,完善旅居全挂车公路通行政策。其次要协调增开内蒙古与主要客源地之间的列车和旅游专列,鼓励旅行社多开专列。再次要大力发展支线和通用航空。如果政府的航线补贴在保障北京、呼和浩特等主要航线外,更多地转向由旅行社操作旅游包机,可以实现花更少的钱引入更多客人的目的。内蒙古作为全国通用航空试点地区,具备加快发展通用航空的条件,政府和企业都应大力推动,让通用航空旅游包机成网成片,在全区旅游中发挥相当于汽车的主导作用。
二是休闲度假产品打造。首先要研究标准,改变一直以来在星级饭店支撑下的观光旅游标准体系,建立休闲度假标准体系。其次要注意生态保护,景区建设一定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使用原生态材料。第三要有主题文化包装,尽量避免没文化和文化大杂烩。第四要设计多样化的参与、体验性项目。三是提升服务水平。紧盯游客满意度。城市交通指示牌、驿站、营地等硬件设施和景区景点的信息化、导游员文化水平等要与全国水平接轨,实现标准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有机统一。
提升内蒙古旅游影响力提高内蒙古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内蒙古形象宣传。确定利于传播的主题口号,配以独特精美画面,在主流媒体持续宣传。由于地域东西狭长、旅游客源地侧重点不同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分盟市选择性的做宣传工作。二是打特色牌,力推唯一性和差异性。目前,内蒙古真正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是草原,其实胡杨、沙漠、冰雪、高寒森林、边境口岸也都是内蒙古独特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体验亟待挖掘。三是对外交流。内蒙古是国家向北开发的桥头堡,在对俄蒙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凭借俄蒙边境旅游口岸优势,提升内蒙古的国际影响力。(魏国楠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