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检验检疫局承担课题通过验收

01.12.2017  21:26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1日电(王玉峰)11月30日,由内蒙古检验检疫局承担的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重点政研课题——《检验检疫推动“过境经济”向“边境经济”转变实证研究》专家评审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现场专家评审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

    该课题立足检验检疫职能,针对我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过境经济”向“边境经济”转变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发展目标和路径入手,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检验检疫推动转变中具有的正向影响作用和权重。据统计,近年检验检疫部门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自治区赴俄蒙农业对外合作企业达25家,境外种植面积143多万公顷,合作项目100多个。2013年以来,内蒙古已回运粮食35万吨,口岸落地加工30万吨,产值26亿元。在促进口岸加工产业链形成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更好地推动了“过境经济”向“边境经济”转变。

    据悉,该课题目前已获立项批准并被列为质检总局2017年政策研究重点课题,得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肯定。近年来,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围绕质量提升、维护公共安全、简政放权、推进通关便利化和应对技术贸易措施等方面开展政策研究,2015年《中蒙俄经济走廊检验检疫战略研究》和2016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检验检疫制度创新研究》两个政研课题连续获得质检系统一等奖,且相关研究已经落地转化为成果输出,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和质检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自治区领导和质检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将以推动“过境经济”向“边境经济”转变为目标,创新监管制度,优化通检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助力自治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为加快边疆发展、国家稳边兴边、深化对外开放格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更大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