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积极投身“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

24.11.2015  17:38

    原标题:有电的日子:草原醒了,亮了,沸腾了

    草原上的农牧民把电网延伸送来的电,亲切地称为“长电”。从1903年草原有电到消灭最后一个无电户,内蒙古用了整整110年,经历了旗县通电、乡苏木通电、村嘎查通电、户户通电四个阶段。如今,内蒙古电力公司积极投身“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打响了解决制约地方经济发展“最后一公里”供电环节的攻坚战。

    “云端”有一群肥美的苏尼特羊

    采访地点: 锡盟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

    采访对象: 那仁满达旗长

    历史背景: 1992年8月17日锡盟苏尼特左旗通电,标志着内蒙古最后一个无电旗县进入县域经济的“电动”时代。

    “旗里今年做了25万只羊单位的全产业链追溯,正在请国家食品研发中心对苏尼特羊进行检测鉴定,要搞一个苏尼特羊肉品质的权威发布,打造具有原产地标识的纯天然、高端化的绿色品牌。也希望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推进牧业合作社与销售终端的对接,形成“牧场—工厂—市场”完整的产业链,让牧区新型经济体出产的拳头产品畅销全国”。

    在那仁满达旗长一番充满了憧憬的描述中,依稀可见一群肥美的苏尼特羊,已经立上e时代的云端。

    苏尼特左旗以牧业为主,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3.4万。通电23年来,地方经济稳中向好,前几年还摘掉了国贫旗县的“帽子”。当年仅有一座35千伏变电站,如今共有35千伏及110千伏变电站12座,10千伏及以上线路达到2777千米,新建的东苏220千伏变电站也即将竣工。

    满达表示,电力对地方非常重要,就像火车头一样,常常把惠民政策发挥到极致,社会责任比经济效益大的多。去年全旗建设小康户383户口,小康嘎查5个,最大的共性就是大多通了长电。因为有了网电这个强有力的纽带,全旗牧区已形成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12个。希望在现有牧户10%通网电的基础上,今后重点支持牧区通讯及无线宽带基站建设,为牧区的“云销售”出力。

    据统计,全旗距电网直线距离5公里以内的牧户有1177户,如果一家一台变、一户一线路通网电无疑是在织蜘蛛网,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供电公司赵贺龙经理表示,要尽量扩大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不断增加供电点,坚持网电与新能源风光互补两条腿走路,逐步推进牧区的电力覆盖。

    大漠戈壁好光景

    采访地点: 阿盟阿拉善左旗锡林高勒苏木

    采访对象: 村民

    历史背景: 1997年6月24日阿左旗锡林高勒苏木通电,标志着全区1568个乡苏木全部搭上网电动车,为自治区50大庆献上厚礼。

    18年后,锡林高勒苏木已划分为6个嘎查村。当年的锡林高勒苏木现在改称为沙日布日都嘎查。

    据嘎查长陈杰介绍,嘎查现在有317户居民、741口人。嘎查有耕地10000亩,养了10000多只羊,当年柴油浇地1亩要200多块钱,用电浇地40块钱就够了,成本降的不是一点半点。没通电之前苏木人均收入不到1600元,现在人均收入15000元,翻了近10倍。牧民家的经济条件好了,孩子们也不用再放牧干农活,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年到2015年,嘎查就有60多个孩子考上了大学。

    家乡经济好了,外出务工的人也纷纷返乡,自主创业建设家园。他们开牧家游、办养殖场、开修理铺……日子越来越红火。这几年,返乡创业的就有20多人,而这一数字还在逐年递增。如果没有电,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魏玉成就是返乡潮中的一员。2014年初,他带着自己全部的积蓄和银行贷款200多万,在嘎查办起了养殖场和牧家游。魏玉成算过经济账:“有了充足的电,浇水施肥、加工饲料全部实现了电气化、机械化。用柴油机1小时只能加工300多斤草料,用电1小时可以加工1000斤草料。省钱省力不说,增收致富真的离不了”。

    魏玉成有个梦:“我想扩大生产,养一些牛和鸡,再搞些绿色蔬菜种植,最多两年,我就能把贷款还清,下一步要打造一个绿色环保、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养殖企业。

    牧民挣得是无数的钱

    采访地点: 锡盟苏尼特左旗巴彦淖尔嘎查

    采访对象: 卢玉宝

    历史背景: 2007年7月24日锡盟苏尼特左旗巴彦杭盖嘎查通电,标志着全区村嘎查全部接轨现代文明,为自治区60大庆献上厚礼。

    “去年我家光电费就花了近十万,刚才跟你们说的20多万可是纯收入,长电通了8年啦,变化大着呢。现在草原上的牧民们可真是虚啦”。

    皮肤黝黑、精干风趣的卢玉宝一边打开塑钢窗户,一边数着家珍。100多平米的三居新房里,家电一应俱全。地暖有了电循环泵的带动,即使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季节,也同样散发出小康人家应有的生机和热度。

    巴彦淖尔嘎查有140多户牧民。通了网电后大多盖起了砖瓦结构的新房,也都学城里人装上了地暖,用上了电热水器。在这个每年取暖期超过7个月的草原上,曾经像遗传病一样普遍的风湿关节病,如今已经不成问题了。

    卢玉宝的家庭牧场有13400亩,养了400多头羊,连合作社大约有青储草场1800亩,产量有1000斤/亩,主要是外销。每年农忙时节最多要雇十来个人。由于靠近县级公路,每到旅游季节,常有外地的私家车光顾。牧民的热情好客和真诚质朴赢得了天南地北的友谊,今年,他已经向“北上广”的回头客销售了近70头羊啦。

    现在电通了,网络也有了。卢玉宝说牧民要致富,不光靠党的政策好,还得信息灵。他每天都要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和内蒙古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近几年,农闲时节卢玉宝常常要带着妻子出门旅游,去过海南、广东、广西等好多地方。“可不像你们城里人挣死工资。只要勤快,牧民挣得是无数的钱。这两天我还正琢磨着要不出国去转转?等老婆下午从旗里回来,还真的要合计、合计哩”。

    斯庆巴雅尔的第二个春天

    采访地点: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敖伦其日嘎查

    采访对象: 斯庆巴雅尔

    历史背景: 2013年12月18日,斯庆巴雅尔家最后一户通电,标志着全区供电从此再没有盲区,为富民强区注入了新活力。

    2013年12月18日,斯庆巴雅尔一下子成了名人。全国人民都知道,在出产有名的阿尔巴斯山羊的地方,有个人一下子扔掉了祖祖辈辈离不开的油灯粪火。

    通电时的盛况还历历在目。那既是一个内蒙古有电110年的历史分水岭,也是一个自治区成立66年农牧民生活变迁的里程碑。斯琴巴雅尔家安装风光互补装置后,解决了生活照明问题。两年来,家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家用电器添了好几件,定制的低功率冰箱了放满了蔬菜和肉类,全家用上了智能手机。

    但是,幸福指望就像竹子一节节在增高。斯琴巴雅尔原有的幸福感慢慢变了味儿,新能源风光互补好听不中用。比起周边通了网电的牧民,他的生产致富节奏明显要慢半拍,生活质量明显要矮半截。有的牧民建起了冷库、当上了电商,有的牧民办起了电焊修理厂,而他的日子还处在“计划用电”的水平。好比别人家的电源插座有N多个插孔,而自己不管有多少件电器,却只有一个插孔可用。

    幸运的是,鄂托克旗供电分局将斯琴巴雅尔家纳入到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改造范围之内,要用网电取代新能源风光互补。对此,斯琴巴雅尔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说,现在生活已得到了改善,但是没有动力电,牧民再勤劳也不顶事儿。就像今年夏天天旱,有网电的牧户旱涝保收,而我只能干瞪眼。我们全家现在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就等着网电来啊。听说要给我家通网电,我一下子就买了两台抽水泵,就等着用呢。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斯琴巴雅尔家的通电工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他每天都要多次外出了望,急切地寻找电杆的出现。全家早商量好了,不管这次通电来不来北京和呼市的领导,都要像娶媳妇、嫁女儿一样把这大喜事办好,杀牛宰羊是必须的,不管是谁,来的全都是贵客……(仝晨章 潘海丽 关朕 郭香 孙利东)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