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美,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文|张金加
我认定内蒙古是个“美人”,因为它自由恣意、奶香馥郁、本性纯真。
一万个经过这里的人,曾用一万个词汇赞美过它,而我是他们中最微不足道的,来了又来。
上一个夏天,真的就在上一个夏天,我曾是这片草原快乐的过客,观看过古老的表演,遇见了乌兰察布的星星,在石头和青草中行走。出发之前,我问过自己:“我真的要再走一次吗?风景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想得细了,仿佛那些静止在博物馆里的风景一幕幕复活。我开始渴望回到一望无际的草原,我想拥有更多的景色,填入我内心的沟壑和荒芜。
这次一路向北,途经东乌珠穆沁旗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宝格达山林场、大兴安岭区阿龙山,最后抵达漠河北极村——中国最北的边陲古镇。
从悠悠欲断肠的高速公路到草原颠簸的泥泞路,驱车十几个小时,不知疲倦。恍惚间,有时候以为来到了天边,而跟着前面的车驶进云雾里,又突然兴奋莫名——一直远在天边的东西已近在眼前。
广阔无垠的草原羊马成群,满眼都是云朵的味道,夏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天空深渊一样的蓝,从晨曦中钻出来的羔羊是白的,树林里挂着的鹿皮是黑的,仿若“神的后花园”。
每个人都迫不及待想要下车。那一刻我明白了“美”字是如此的无力。
躲过了一场又一场雪的草儿,在悠远的长调里独自芬芳,童话中的精灵散落林间,扑面而来的是成吉思汗王旗荡起的风,神幡在风中摇曳。人们在这里许愿、相约。
天气多变,在骄阳似火之后,有时是十几个小时的滂沱大雨,有时一缕彩虹在午后慵懒醒来。我们试过一天之内遇见五次彩虹,优雅的“双彩虹”定格在夏日的草原里。
草原的远处是一座红色的小木屋。不知为何,没有人喊停下来,车子依然以飞行的速度驰骋。如果可以,我希望彼刻永不消逝。
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最后变成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回忆。他们的笑容干净朴实,他们的眸子像鹿、马的眼睛一样澄澈、明亮,他们真诚、热情,气质里有旷日长久沉淀过来的大气。
晚上,几十个人围着堆起的篝火取暖、跳舞狂欢。草原上的好汉喝烈酒,畅饮的像是芳醇的阳光,“端起这杯阳光,让所有动物踉踉跄跄。”
他们欢乐的样子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故乡,想到故乡的亲人和童年时在故乡度过的岁月。这似乎是两个平行世界。
但那些岁月好像又一下子回到了当下,逝去的东西又在眼前晃荡。我又醉了。上一次是看过星星之后才醉的。这次,醉倒午后,醉倒在草原的烈日下。
牧民巴图帮我敷上毛巾的一刻我内心非常高兴,觉得一切美好的都近在眼前。然而,酒能不能再烈一些?
来源: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