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祭敖包”传承草原古老文化

08.06.2017  10:24

 

  6月7日,人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古风情园内参加祭敖包活动。当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古风情园举行祭敖包活动,祈福风调雨顺,平安和谐。 新华社发(丁根厚 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7日电(记者哈丽娜)凌晨四点多,天刚蒙蒙亮,一辆辆小汽车穿梭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成群结队的牧民身着节日盛装,带着羊肉、奶制品、茶品等祭品,从四面八方涌向当地著名的宝格德山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的传统习俗,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统计,内蒙古草原目前有3700余座敖包。敖包,蒙古语意为堆子和鼓包,是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的圆锥形堆积物,多由石块堆砌垒成。敖包最初被草原牧民作为路标和界标,后来逐步演变成祭祀山神、路神,祈求丰收、平安的象征物。

    7日是农历五月十三,是蒙古族民众祭祀敖包的日子。这一天,内蒙古各地举办了规模不一的敖包祭祀活动。

    在呼伦贝尔草原,宝格德山是当地著名的圣山。上午8时,敖包祭祀仪式正式开始,民众将带来的祭品整齐地摆在祭台上,并向敖包敬献蓝色和白色哈达,人们绕敖包顺时针转三圈,并跪拜在敖包前默默许愿。

  6月7日,人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古风情园内参加祭敖包活动。(丁根厚 摄)

    驱车70公里专程来祭祀敖包的牧民达瓦说:“每年祭敖包,我们一家老小都过来。祭祀准备工作一周前就开始了,牧民们最大的心愿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宝日花嘎查,脑木更山敖包前聚集了许多民众举行祭祀仪式。76岁的牧民那顺住在60公里以外的地方。他说:“敖包文化比较完整地保存和传承了下来。如今,祭敖包成了草原的盛大节日。

    在宝格德山,祭祀仪式结束后,由牧民们组织的小型“那达慕”盛会开始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身着摔跤服装进入场地,观众们围坐成圈。

    “每年的敖包祭祀仪式结束后都会有一场激动人心的摔跤和赛马比赛。无论是敖包祭祀还是那达慕都是蒙古族民众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那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