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摆渡人”

23.09.2017  19:13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3日电(李倩)多年之后,张亚伟仍然清楚的记得2013年夏天发生的事情。彼时,他在母校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创业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张亚伟是内蒙古科技大学2009级学生,在校期间申请专利几十项,在大学生“挑战杯”“TRIZ杯”“全球系统化创新竞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他是出了名的创业达人,虽然是摆地摊、做家教、销售电子产品等“粗放式”的创业,但是他的创业梦如同种子一般,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不断地孕育着希望。

    创业孵化基地 “”出生机

    2013年夏天,对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这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张亚伟的公司是入驻的第一家企业。

    “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门槛是很高的。”内蒙古科技大学团委书记韩冰说,企业入驻前都要进行严格的答辩,评委不仅是学校的老师,还邀请一些草根企业家对项目及负责人进行评估,“德才兼备是入驻的硬指标” 。

    免费的水、电、暖、网及办工场地,入驻初期免费的财税服务以及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尽其所能的为创业者们提供服务。

    “我真的很幸运,学校对我而言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温暖港湾,给了我无尽的滋养。”张亚伟说。

    创业并非易事,但是在学校的帮助和关怀下,张亚伟的公司现在拥有员工近20人,兼职人员30多人,年申请和储备专利量近千件,服务内蒙古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和众多发明人。

    “创业的孩子们很不容易,我们都是见证者。”韩冰说。

    几年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累计收到1000余名大学生提交的项目入驻申请,累计孵化项目100余个,当前入驻企业及孵化项目41个,其中正式注册企业31家,带动大学生就业500余人,每年提供各类大学生兼职就业岗位6000余个。2016年,净利润突破100万元的企业有6家。

    此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示范性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众创空间”等称号。

    科技创新基金 授人以“

    张亚伟所说的幸运,不只是顺利的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自己的公司。

    2009年,一张无座票“带着”他从河南农村来到包头,这是他第一次“”火车。张亚伟比谁都明白生活的不易,更清楚实现梦想的难度,但他只能用现在努力走过的每一步,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

    生活的不易他懂,他的不易师长懂。

    “我认为,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更需要走上创新创业的舞台上,为他们自己的未来提供无限的可能性。他们需要资金的支持,我的梦想就是要帮他们实现梦想。”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保卫在回忆设立“李保卫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初衷时说。

    2007年,李保卫将其获得的“科教兴区”特别奖奖金80万元全部赠与学校,设立了“李保卫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在校期间,张亚伟就是这个基金的受益者。他说,“学校特别支持我们做创新项目,老师随时指导,场地随便使用,还有资金支持,获奖还有奖励,我们只有好好努力才能对得起支持我们的人。”在校期间的科创机会和经验,为他今后的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科技创新基地 创造未来

    据介绍,内蒙古科技大学相继设立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少数民族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每年合计投入85万元,支持130余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项目、22个学术科技类学生社团建设、重点组织开展19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以及师生创新创业成果奖励等,推动了学校创新创业工作。

    “我们经常鼓励孩子们要有创新意识、创业意识,这里就是平台、就是土壤。”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崔桂梅在介绍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科创基地时说。

    在大学生科创基地包括的8个社团里,弥漫着科技创新的因子,“懒人盒子”、“WIFI手势识别”、“自动窗帘”……一项项发明,让人们感受着科技的力量和创新的跃动。

    “科技创新成了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的第二课堂。”崔桂梅说。

    据介绍,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课外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参与率达到20%,已经形成了以创新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