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让博物馆成为草原文化名片

18.05.2016  11:58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博物馆免费开放、举办各类文化遗产展览等方式,使文化遗产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有效的得到充分发挥,全区文博事业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区各级各类注册的博物馆总数已达211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62家,非国有博物馆49家。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明显提高,平均13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发展主流从传统的综合、社会历史和革命史等类型,转向艺术、科技、民族、民俗、生态、遗址、自然、地矿及各行业、产业等专题博物馆类型。

内蒙古博物院

  全区现有馆藏文物100余万件,已基本形成以内蒙古博物院为龙头、盟市级博物馆和重点旗县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

  截至2015年12月,全区206个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接待观众3000余万人次,博物馆免费开放,被列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近年来,全区各级各类博物馆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以各种形式参与学校、农村、社区、企业文化建设。这些富有特色的教育服务项目,达到了让观众“走进历史、感悟人生、开启心智、传承文明”的目的。

  内蒙古博物院和盟市博物馆是全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窗口,在民族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观众需求与博物馆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数字化、三维建模、移动互联、大数据等各类新技术、新理念在国际博物馆领域广泛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已成为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趋势。

呼和浩特博物馆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在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对现有博物馆体系进行智慧化改造和提升。智慧博物馆将于2017年5月完成工程建设并投放使用。以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保护中心为重点,建设全区智慧博物馆体系,包括全区重点博物馆与全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录入,实现全区馆藏文物数字化共享,为各盟市重点博物馆配备流动博物馆展车等项目,真正实现展览项目能够“走出去”和“请进来”,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记者 张秀娟)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