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防沙治沙成效显著

18.07.2020  02:06

  内蒙古晨报融媒消息(实习记者 吴晓娜摄影报道)7月15日上午10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举行内蒙古防沙治沙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报告了内蒙古防沙治沙取得的成就,并表示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保持“双减少”,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

  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李阔就内蒙古防沙治沙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

  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赵长青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水土流失状况和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有哪些做法和治理效果明显的小流域进行了解答。他表示:我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三北”,大部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面对这样的区情水情实际,自治区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基本方针,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是比较显著的。下面这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根据2018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公报,我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9.27万平方公里,其中,轻度侵蚀面积36.34万平方公里,占比61%;中度侵蚀面积7.0万平方公里,占比12%;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15.93万平方公里,占比27%。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年)成果相比,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3.63万平方公里,减幅达6%,侵蚀强度总体也由高向低转变,水土流失状况呈现出了面积和强度“双降低”的向好趋势。

  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是大力开展小流域、坡耕地、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和淤地坝除险加固,实行流域治理、综合治理。“十三五”以来,全区安排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投资20多亿元,治理小流域152条、侵蚀沟931条、改造坡耕地166平方公里,除险加固淤地坝212座,治理面积达2660平方公里。依托各部门各类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自治区每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在900万亩以上。截止2019年底,全区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64万平方公里,为防治荒漠化危害、修复生态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

  自治区林草局二级巡视员杨俊平针对我区在防沙治沙过程中是如何与产业发展结合做出回答,他表示:我区在防沙治沙的同时,把防沙治沙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和创建了类型多样的产业化防治模式,重点培育发展了沙生植物种植与开发利用、特种药用植物种植与加工经营、林纸一体化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沙区特种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沙漠景观旅游等类型的沙产业。随着生态产业化的推进,不仅加大了农村牧区劳动力的转移,还带动了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链。与此同时,积极推广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经营模式,打造了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共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4家,自治区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4家。产业化发展逆向拉动了防沙治沙,增强了防沙治沙的持续发展能力。2019年,全区林业总产值达到556亿元,农牧民人均林业收入1080元。

  70多年的防沙治沙成绩令世人瞩目,但我区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防沙治沙取得的成绩是阶段性的,防沙治沙依然任重而道远。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