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食药产业安全“红灯”不能闯

28.02.2017  14:36

  “保障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是一项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以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勇气,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全力保障全区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在近日召开的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玺如是说。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发展全局,关乎社会稳定。把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食药监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2016年是内蒙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一年,全区各级食药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决策部署,全力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内蒙古”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保持了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食用农畜产品、食品、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3%、97.6%和99.7%,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8%和95.8%,坚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底线。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回顾2016年我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成绩,也面临新挑战: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基层基础建设还很薄弱,职业化执法力量严重短缺,小摊贩、小作坊、小餐饮等“六小”治理仍需强化。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推进食药监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为应对挑战,今年我区食药监管系统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发展规划,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落细落实。

  据了解,今年我区将继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夯实基层基础,充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推动基层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专业化、职业化监管队伍建设;

  推进信息化智慧监管,尽快建成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自治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平台和大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监管创新;

  确保完成4批次/千人的食品抽检任务,实现对全区范围内食品生产企业抽检全覆盖,突出高风险品种、环节、区域的监督抽检,强化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隐患;

  强化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对不合格或者问题产品第一时间启动核查处置,并督促企业采取停止销售、下架封存、产品召回、监督销毁、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是我区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实,这也是我区2017年坚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

  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审批程序,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以有效的监管服务于食品药品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乳肉、粮油产业;

  夯实食品安全产业基础,严格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标识的审查,推进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鼓励引导小作坊经营者和小摊贩进市入园;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坚持自创为主、创仿结合的创新发展方针,落实国家对创新药实行的特殊审评审批制度,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市场短缺和急需的药械,鼓励医疗机构研发、运用先进制剂技术;

  全力提升蒙药制药技术和装备水平,引导和扶持蒙药材基地建设、蒙药新药研发、蒙药质量提升、蒙药产业延伸,促进蒙中药标准化、产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显然,随着我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内蒙古正在迎来一个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康丽娜)

[责任编辑 吴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