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首届手机信息安全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
1月27日,内蒙古首届手机信息安全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安全方面的专家们围绕“以安全之盾,铸社会之责”主题,交流了手机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并讨论了各种解决方案,一种新兴的“加密通信”引发热议。
“只要将监控程序安装到对方手机,对方的通话、短信、环境录音等,将会自动发送到监听者邮箱里。”论坛上,业内手机安全专家陈晓冬现场演示了手机隐私被窃取的过程:他在网上仅花30元就购买到一款手机监控软件。这款应用功能十分齐全,偷偷安装到手机后,轻轻松松就能窃取短信、通话记录、通话录音、图片、GPS定位信息以及手机QQ、微信、邮件等内容。
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购物、炒股、买火车票、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立新介绍:“网上各类貌似有诱惑力的软件很多都关联了偷窃用户支付信息的后门,一旦安装这类软件,将使手机中病毒并自动泄露自己的支付宝、网银等账号和密码。”此外,根据手机定位服务显示信息,可完整分析个人行迹,家庭、工作地址都会暴露,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面对手机信息安全问题,各地区也在积极应对挑战。早在2014年,上海等地公务员已开始更换国产加密手机,以规避信息泄露风险。
据专家介绍,加密手机可实现加密通信,加密通信主要是指运营商和手机厂商联合为用户特别定制,利用安全技术提供商密级通话加密,同时提供手机个人信息保护和手机丢失安全保护的服务。
“与普通加密手段相比,‘加密手机’采用端到端全程加密技术,一话一密,话音在终端、空中接口和网络之间全程采用密文传送方式,令通话难以窃听”,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政企客户部副主任董力超介绍到, “加密通话和信息安全保护,是加密通信的两大核心功能。若要实现加密通话,通话双方必须均是电信CDMA网络用户,且均要使用加密手机,并开通加密功能。手机的语音传输,是一个声波编码解码的过程,通过加密手机打电话,在启动加密通话模式后,通话内容就有了‘密码’保护,即使通话的电磁波被黑客截获,也难以破译。加密手机的另一功能是对手机储存的信息进行安全保护。用户可以通过开启安全模式、设置安全密码等对手机信息进行保护,假如手机丢了,还可以远程对手机发送指令,擦除手机里的重要信息,有效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保护用户隐私”。
陈晓东还介绍,高端加密手机还采用了双系统、硬隔离技术,重要隐私资料放到安全系统,安全系统禁止安装一切应用程序,自动把WIFI、GPS定位等断电关闭,禁用数据网络,仅剩通话、短信功能,这样就彻底隔绝了互联网和木马病毒。
“加密手机”的日益兴起,也让国产手机厂商重拾信心。目前,酷派、华为、中兴、海信等国产品牌推出的10余款加密手机,已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认证。但记者从论坛上获悉,目前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是国内唯一获得政府批准商用加密通信服务的运营商,其核心加密算法也由国家密码管理局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