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广校2016年工作要点

19.02.2016  12:25

  2016年是“十三五”起步之年,农广校体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总要求,以培养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牧民生产经营者队伍为主线,狠抓教育培训的组织实践,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加强全区农广体系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巩固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地位。

   一、加强组织指导,强化体系建设

  2016年,中共中央将“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广校体系建设上升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层面。结合我区实际,在积极推动基础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农牧民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教学管理、指导服务等能力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抓好示范带动、典型交流、调研推广,不断提升农广校体系校长和骨干人员的教育培训组织能力、体系发展掌控能力、社会资源利用能力;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抓好农牧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教学实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员管理等;加强新型职业农牧民和实用人才的认定和管理,开展认定后的职业农民继续教育,不断探索实践指导方式方法,提升职业农牧民的发展能力;研究发展的思路,建立农广校体系考评机制。

   二、实施职业教育,规范教学管理

  作为农牧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农广校要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推广以“农牧民学员为主体,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为核心,培养高层次实用人才(即新型职业农牧民)为目标,规范的组织、科学的教学、严谨的课程、严格的管理为架构的学员管理、教务管理、课程设置、师资选配、教学方法等有机结合”的农牧民教育培训模式,促进农牧民教育培训的规范化、专业化,切实提高农广校的影响力。

   三、推进教学研究,完善教育机制

  加强农牧民职业教育研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完善教学机制、丰富教学内容、明晰知识体系,细化课程内容,制定学员考核标准。落实“分段式、参与式、互动式”要求,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农广校特点,提高培训质量。

   四、打造专业师资队伍,提升职业教育能力

  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定向培养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农牧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作用,农广校专职教师要适应新要求,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动员全体系专职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严格教学环节训练,充分发挥导师团的示范指导作用,不断壮大农广校专职师资力量。抓好旗县和盟市师资库建设,开展兼职师资教学能力培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五、加强田间学校建设,实施职业培训

  建设农广校的田间课堂和田间学校,组织农牧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支持旗县级农广校依靠田间课堂开展以现代农牧业技能为主的教学,鼓励盟市级农广校开展以现代农牧业理论为主的教学。通过典型观摩、经验交流,示范带动等活动,加强农广校田间学校建设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基层农广校的田间学校和田间课堂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六、抓好人才培训,强化队伍管理

  创新思维和管理,做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抓好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牧民、青年农牧场主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带头人队伍的建设。加强学员管理,新型职业农牧民、青年农牧场主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认定管理,重点打造生产经营者队伍。

   七、抓好信息宣传,壮大农牧民职业教育声势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资源,及时宣传报道中央和自治区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的有关政策,农广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新型职业农牧民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动态、队伍建设与管理,典型学员发展经验、创业事迹、学习体会等。引导全社会关注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营造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的良好氛围。

   八、强化党建工作,提高服务能力

  落实党建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和农广校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培养造就一支纪律严明、能力过硬、作风扎实、特色鲜明的农牧民教育培训专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