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脚步踏歌行——凉城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08.01.2016  17:29

迅速发展的岱海渔业

特色养殖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

   编者按

  盘点日月,时光飞逝。“十二五”时期是乌兰察布市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凉城县实现富民强县、建设和谐社会的攻坚时期。这五年,有太多的精彩值得回忆,也有太多的瞬间难以忘怀!五年一个刻度,凉城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五年一个跨越,凉城又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过去五年,凉城县按照全市“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面对困难和挑战,结合全县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攻坚克难、砥砺前行,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今天我们盘点凉城县硕果满枝的“十二五”,为读者展开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事业兴旺发达的和谐大美凉城画卷。

   数读“十二五”

  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66.76亿元增加到77亿元。

  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19:51:30优化为24:47:2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6.89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4.43亿元。

  农业:产值达19.7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6.36亿元,增长51.37%。

  旅游:收入13.125亿元,较“十一五”期间收入增加1.7亿元,同比增长113%。

  生态:累计完成绿化投资9961万元,栽种植各类苗木1353.47万株(丛),绿化面积达到5000多亩。

  城建:投资46.142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26%。

  保障性住房:投入建设资金7.0801亿元,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面积254098.88平方米。

  这是一方蓄势而发的热土,这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城市。徜徉于凉城的街头,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一座座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热闹的商铺集市让人流连忘返,一座新兴的县城正在崛地而起,这片追天逐日的广阔土地上充满着只争朝夕的发展势头。

  五年转瞬即逝。今天的我们,再回首凝望走过的路,会骄傲地发现,五年的光阴,凉城儿女交出了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优异“答卷”,在凉城的成长史上留下了一个个铿锵足迹。

   富裕凉城:以转型跨越促进经济大发展

  凉城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差、经济总量小。2011年提出打造“工业强县”的宏伟目标,全面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19:51:30优化为24:47:29,全县工业经济迅速驶入“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凉城县工业经济总量稳定增加。新上工业项目13个,总投资34.11亿元,实际完成25.77亿元,较“十一五”期间新上工业项目多5个。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66.76亿元增加到77亿元。

  “要跳起来摘桃子。”该县提高企业入驻门槛,拒绝高耗能、高载能企业进入,不断拓展壮大电力、化工、新型环保建材、生物制药、农畜产品加工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尤其是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极大地改善了凉城县能源产业结构和布局。“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6.89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4.43亿元。“十二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1.8%,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1年的16.8吨标准煤下降至2015年的11.6吨标准煤。

  “无农不稳”。近年来,凉城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使全县农业由广种薄收向精种高产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数量型农业向数质并重型转变,由粮经二元经济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经济结构转变。“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达127473.6万元,粮食、蔬菜等产品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值达到19.7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6.36亿元,增长了51.37%;粮食总产量达4.026亿斤,比“十一五”末增加0.762亿斤,增长了23.35%,农民人均纯收入9140元,比“十一五”末增加3484元,增长了61.6%。

  在海高牧业、辉军牧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县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产品总量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畜牧业已经发展成为凉城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十一五”期间相比,畜牧业产值达15.5755亿元,同比增加2.632亿元。

   文化凉城:以岱海文化带动旅游大繁荣

  近年来,凉城县牢固树立“打造文化旅游名县,构建和谐新型凉城”的文化理念,立足以岱海旅游区为代表的蓝色旅游文化,以拓跋珪公园、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猴山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旅游文化,以绥蒙革命纪念园、贺龙革命活动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文化,以岱海温泉、滑雪场为代表的浴疗休闲、度假健身文化,以汇祥寺遗址、龙华三会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并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打造“文化凉城”的“新引擎”。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先后聘请中科院地理所等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团体完成了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三大景区规划和新农村农家乐建设规划,为旅游景区深度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全市唯一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的旗县,并逐渐形成了以岱海国家4A级景区为核心,温泉浴疗、蛮汉山生态、红色文化教育为主体的区域性知名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辐射呼包鄂、乌大张等周边城市的一级客源市场和京津冀晋等地区的二级客源市场。

  为突破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省道102线和国道512线已在2015年全面开工建设,并对蛮汉山景区、岱海温泉等旅游景点内道路建设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467.5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13.12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000多人。较“十一五”期间,游客接待增加34.4万人次,同比增长49%;旅游收入增加1.7亿元,同比增长113%。

   生态凉城:以“美丽凉城”推进环境大改善

  漫步凉城大街小巷,处处如沐春风般舒适、安逸,今日的凉城,形成了“人人为保护环境做贡献,建设文明生态新凉城”的大环境意识,一场旨在塑造市容靓丽、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美丽凉城”行动正在全县范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科左公路、岱虎路、呼阳公路等视野范围以及拓跋珪公园,在麦胡图镇、永兴镇、厂汉营乡和呼阳公路沿线视野范围内,在梅岱路、多纳苏至三庆路、呼阳路等视野范围、重点村庄旅游景区,栽植了成活率高的樟子松、云杉等各类树木,绿化面积达到55万多亩。

  “十二五”期间凉城县在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山区生态绿化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完成绿化投资9961万元。五年来,地方重点工程绿化造林30万亩。同时开展了拓跋珪公园、猴山公园配套、岱海植物园拆墙透绿等一系列绿化亮化工程,栽种植各类苗木1353.47万株(丛),绿化面积达到5000多亩。

  凉城县还坚持把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作为主抓手,纵深推进“构建旅游中心,筑牢生态屏障,打造产业基地,创建宜旅宜居宜业城市”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共完成城镇建设投资46.142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26%。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56亿元,比“十一五”增长234%,房屋工程完成投资34.582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04%。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中供水普及率达到86.08%;人均市政道路面积达到20.51平方米,比“十一五”增长16.81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5.59%,比“十一五”增长50.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8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81%,,比“十一五”增长16.31%;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2.01%,比“十一五”增长12.01%;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44万平方米,比“十一五”增长54万平方米。

   幸福凉城:以“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

  冬日,在晨雾笼罩下的凉城乡村伴着袅袅炊烟格外的美。从无水到有水,从苦水到甜水;从无路到有路,从坑坑洼洼的土路到宽阔干净的水泥路;从小病硬撑、大病硬扛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十个全覆盖”工程,滋润了乡亲们的心田,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世世代代的夙愿,村民们讲述着一个个幸福故事。

  “十个全覆盖”工程使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今天,凉城县广大农村,彻底告别了昔日的脏乱差,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平坦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土房换成了敞亮的大瓦房,购物有了便民超市,看病有标准卫生室,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电视频道多的数不过来……环境整洁了,生活方便了,致富更有奔头了,老百姓的心情舒畅了,共建美好家园的心齐了。

  2015年,“十个全覆盖”工程覆盖9个乡镇(办事处)100个行政村476个自然村。截至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0.15亿元。其中完成危房改造4251户、硬化街巷550公里,解决205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标准化卫生室48个、文化活动室91个、便民连锁超市61个,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2100户,新增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及时足额发放。村容院落整治完成投资8.3亿元,3.65万常住户全部实施了院墙、甬道、花栏墙、晾台、大门、棚圈项目。

  凉城县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进程中,实现了农村养老全覆盖,陆续建成互助幸福院15处(1650户)、农村养老服务点15个、中心敬老院1个和区域性敬老院1个。

  城乡一体化在凉城不是点缀。时至今日,伴随着“十个全覆盖”的实施,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美丽蜕变,与此同时,倾财措办的廉租住房和公租住房、便民道路、免费公厕等一件件利民实事,城市建设热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综合提升。“十二五”期间,共投入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7.0801亿元,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面积254098.88平方米。其中完成廉租房面积28081.6平方米,完成公租房面积26537.28方米。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3平方米。

  多年来,凉城县委、政府为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取得了一个有一个突破。凉城的山水,因为生态建设更加秀丽多姿了;凉城人民,因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增强了;凉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加远扬了;凉城的文化,因为凉城精神、凉城文化内涵、凉城人的公众形象的支撑,“软实力”增强了。在凉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等领域也快马加鞭,一幅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事业新旺发达的和谐画卷已全面展开。(特约记者 史利霞)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