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以俭养德 以德治党

25.12.2015  09:00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共计8条,言简意赅,字字金石声,如明镜高悬、利剑垂空。前四条是针对所有党员廉洁自律规范,要求所有党员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去奢、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后四条是针对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规范,要求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通篇紧扣“廉洁”二字,大有深意,耐人寻味。无论治党还是执政,为害最大的病毒病菌就是贪腐。我们党正在进行的反腐治贪,猛药重砭,力度空前,体现了执政党的智慧和决心。

  逆果寻因,治病治根。那么贪腐的病因从何而来?无疑是过分的人欲、享乐和自私。而人欲和自私十分顽固,一不留神就会越界滋生,急长猛窜。实践证明,治理之道,必须一手以法,一手以德,这是不二的法门。将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由此指导制定的两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回答了管党治党靠什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党纪和国法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前者正面倡导崇高道德,后者细化约束彰显从严。

  法治的落脚点是解决“不敢”,德治的落脚点是解决“不想”。而“不想”既是关键,又是难点。腐败像臭豆腐,闻着挺臭,吃起来挺香。怎样在腐败面前闻臭而却步,知香而缩手?必须要在廉耻这条警戒线面前不越雷池半步。要廉洁先要有廉耻,一旦越过廉耻线,道德的堤防就会崩溃。国无德则危,人无德则败。唐朝诗人柳宗元曾说:“立身一败,万事瓦裂。”事实确是如此,无论哪个朝代,无论什么人,“万事瓦裂”都是因为道德之堤崩溃的缘故。人活脸面树活皮,廉耻是做人的底线。失去廉耻,就会成为那种“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的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寡廉鲜耻之徒从来都是一致鄙夷和挞伐的。朱熹认为,羞耻心这东西,“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 。在一些党员干部中,面对羞耻而不以为耻者并不鲜见,把刮民脂民膏看做“有本事”,对庸俗低级的东西津津有味,甚至以耻为荣。《伪君子》里的主人公答尔丢夫有句名言:人不知道的坏事不算坏事。其实,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就是老百姓。所以,必须加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有了扎实的道德根基才能有廉耻心。人的修养决定着道德观,道德观决定着廉耻心。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修养就是培育正气。《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针对从政道德伦理提出高标准要求,特别是首次在党的规章中提出“修身齐家”要求:“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养气与修身、齐家是一体的功夫。当年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有必然的道理。养气是一种慢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所以需要坚持不懈地修养。修养的质量如同水,水质一差,必然会生出各种恶心东西来。回头来看,落网的无论是老虎还是老鼠,其共性就是个人修养差,脱出了底线,结果人活得没了形状。所以加强修养、培育正气,是“强身健体”的根本。

  历史上尽管治乱交替、盛衰无常,但其中的一条规律却是永恒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以俭养德是免疫过分的人欲、享乐和自私的良好营养品。生活奢侈糜费,必然增强向社会的求索;增强求索的结果又培养了人欲的胃口;胃口大开而已得有限,就自然向更深险的领域伸手。“成由俭,败由奢”,封建社会有见识的帝王也深谙此理。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晶莹剔透,他爱不释手,准备用来盛酒喝。一天,蜀主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被召来侍奉皇帝,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先王的尿盆啊!惊得赵匡胤怪叫:“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马上将盆子击碎了。如果涉足奢侈之河,结果很可能流入贪婪之海。在戒奢上下功夫,是防止步入贪婪陷阱的有效药方。当然这副药吃起来寡淡清苦,远不如那桌奢侈大宴有味道。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不丢,就会家兴业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个传统一丢,就会五鬼粘身、六神不宁,四下起火、八方冒烟。延安时期我们的日子苦不苦?建国初期我们的日子苦不苦?但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全党全国人民都一心一德,精神健旺心气儿高,苦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今天我们的条件改善了,不用再过那种苦日子、穷日子了,提高生活质量可以理解,很正常,这也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但是这也如人的身体,控制不好,“富贵病”就找上门来了,奢靡之风也潜滋暗长。在一些地方甚至渐成时尚,不以铺张浪费为耻,反以挥霍无度为荣。刹奢靡之风,怕的就是当事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可怕的是旁观者对奢靡之风又恨又羡慕。如果当事人有一定的羞耻感,对奢靡觉得心里不安,就会有所收敛,那种危害也只是虫咬鼠噬;一旦觉得奢靡令自己脸上有光,是一种本事和能力,那就会狼吞虎咽。

  近些年来不少奢靡表现,越来越理直气壮:有的贫困县把政府办公楼修得豪华气派,占地百亩、一掷千金;有的热衷造节办节,泛滥成灾、劳民伤财;有的超规格接待,山珍海味、美酒佳酿,一桌几万;有的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在高级运动场所流连忘返,在明山秀水间朝歌夜弦……流风所及,群众切齿。奢靡之风不仅腐蚀干部、损害形象,也危害公信、败坏风气,消解着社会的精气神。任由奢靡之风蔓延,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有人可能不明此理,有人明此理而不理,那算盘是这样打的:败的是国家,享受奢靡之乐的是我自己,这何乐而不为?当然,这种极端自私者为数不多,但其影响所及,害人不浅。这种极端自私的逻辑,其实是一种“蛀虫逻辑”:为了享我口腹,不惜蛀倒大树。

  其实,蛀倒的何止是党和国家这大树,对于蛀虫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自蛀”。说什么神通广大,“自蛀”到一定地步,都得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堆积如山的负遗产,让子孙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所以说贪图享乐是精神鸦片,其毒害之深广,后果之严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说享乐主义是精神鸦片,有三个切合点:一是享受时有腾云驾雾的快感;二是腐蚀人的精神;三是一旦成瘾后要戒掉很费劲。因此,享乐主义很可怕,是一种病,早防早治是上策,越晚越被动。享乐上瘾,就得用大钱,要来大钱,就得“动脑筋,想办法”,再往下就不用说了,徇私枉法就成为必然。我们发现,再发展下去,敛财攫物就不再停留在享用这个层面,而是习惯成“瘾”,就像许多事情可以成瘾一样,不那样做心里就痒痒,大量实例证明了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几十年前就警告:“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今天,倒在“糖弹”下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警告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意义。今天的“糖弹”,威力堪比“核弹”。

  唯其俭节清廉,才可抵挡物欲横流,可练就百毒不侵,可树立端方形象,可吸引万众归心。我们的干部、党员坚守艰苦奋斗的原则,全心全意和群众苦乐与共,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党的事业的未来,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