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勇“金牌工人”

21.04.2015  14:06

  1986年,刘志勇从西安技校毕业分配到中国航天科工六院359厂4分厂工作,主要承担航天产品机件批量生产、加工及研究和开发任务。29年练就异形翼片和模具特型面加工等一系列绝技绝活,自制各种工装、夹具和刀具上千种,创造了“生产效率高,精确度高”的骄人业绩。

   干硬活儿打硬仗

  腼腆小伙成了众人标杆

  刚一进厂,刘志勇深知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干活生怕出一点差错,每一件加工活他都认真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努力熟悉加工程序及加工设备的性能和技术参数。遇有重大加工项目,他废寝忘食地守候在设备现场,认真了解加工工艺过程,生怕错过难得的学习时机。

  同样是干活,他总是比别人多加留意,每次加工出来的工件他都会仔细研究工件的加工过程,寻求更先进的加工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每天下班回到家后,还要学习数控加工技术,有时在睡梦里还琢磨着改进加工工艺。就这样刘志勇默默干了10多年了,可在航天六院也没多少人知道他,直到有一次,厂里来了一批活儿,量非常大,共150多件,加工工艺复杂,要求精准度高。按照常规,3天才能干完,现在要当天加工当天交活。刘志勇一个人就承担了,他没吃午饭,连续干了11个小时,完成了所有零部件加工任务。厂领导来验收活时,诧异感动地说不出话,从此“刘志勇干活速度快质量好。”在厂里传开,谁的活干得好坏,要拿刘志勇做标杆,一个言语不多的腼腆小伙儿就一下子被众人所熟知了。

  2004年7月,通过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的层层选拔,刘志勇第一次走出中国航天科工六院代表集团总部参加全国中央企业技能大赛。刘志勇到现场才知道,来自全国各地的90多家央企120多个选手和他竞技赛场,比赛时间紧,难度大,精准度高,在5个小时内完成30个小时的工作量,精准度不能超过正负0.001毫米,所有难点、要点都体现在加工组合件上。有的选手晕倒,有的半途失败,刘志勇努力保持稳定,逐步优化刀具使用参数,最后出色完成比赛任务,全国120名参赛选手中,只有17名完成了比赛加工任务,刘志勇摘取了大赛的银奖。这次比赛成功,为刘志勇今后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从此,刘志勇更加注重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在行业各类大赛中连连获胜,摘取殊荣几十项,他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响当当的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首席技师。

   练就满手绝活

  自制工装刀具上千种

  做小活儿精益求精,遇大任务次次出彩。20多年来,刘志勇练就一手绝活,研发技术革新项目100多个,自制各种工装、夹具和刀具1000多种,创造了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为了走在技术前沿,他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每天干完工作,回到家后,他抓紧时间看图纸。深夜别人熟睡时,他还在苦读学习,参加工作近30年来从未中断过学习。“他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哪台设备出了故障,在别人束手无策时,只要跟他描述一下,就能指出到底故障原因是什么,故障点在哪里。他对铣床性能了如指掌,能自如地调整其精准度,各种型面复杂、材料特殊、精度高的零件,他都能用独特手段‘抠’出来。”厂长吴润生如是说。

  在某型号发动机系列产品生产中,他发现因生产模具的原因导致产品易变形,优质概率低。于是,他昼夜琢磨,查阅大量资料,大胆对整个工艺技术和流程进行优化修改,解决了生产过程中产品易变形、加工精度低的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将日生产零部件10个提高到300个,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了99%。

  有一次,在加工某型号产品的过程中,由于材料亲和力强导热性差,加工十分困难。他大胆改变铣刀材料和刀刃角度,凭着多年的经验边摸索边加工,一举攻克难关,不仅生产合格率达到100%,也改变了钛合金只能用硬质分金加工的惯例。

  作为技能大师,刘志勇不仅要按时完成工厂布置下来的各种“精活儿”“难活儿”“急活儿”,还要随时处理分厂生产加工中遇到的难题,冲在生产攻关创新最前沿,面对重重困难,他咬定青山,攻破解决,设备“疑难杂症”,手到擒来,迎刃而解。

  在他影响带动下,十几年来,铣工组没有发生一起质量和安全事故,一直保持着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100%,节点完成率100%的好业绩。

   29个春夏秋冬

  很少陪家人是最大遗憾

  “忙起来没日没夜,我几乎没请过一天假,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了。”刘志勇告诉记者,不能时常陪伴和照顾父母妻儿是他最大的遗憾。女儿曾抱怨他没有时间接送自己上下学,没有参加过家长会……“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很愧疚。”

  母亲生重病住院10多天里,虽说骑自行车到医院也就20分钟的路,他任务在身实在抽不开身,医生看不下眼了,以为老人的儿子不孝顺。医生便从老人那里要来儿子的电话打过来,告诉他必须来医院看母亲。晚上,当刘志勇加完班后,很晚匆匆赶到医院时,母亲感动地拉着他的手和医生说:“他是我的亲儿子,是我不让他来的,怕耽误他工作。”

  刘志勇工作快30年了,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单位度过,家里的事从来指望不上他。有一次,妻子因颈椎病导致头晕恶心难以行走,而刘志勇却不在身边,妻子强忍着不适自己来到医院。“我俩结婚20多年,几乎都没时间去公园或上街转转,更别说旅游了。不过,他在外边考察或学习时,偶尔给我们买点纪念品回来我就很感动了。”刘志勇的妻子无奈地说。

  “因为爸爸在家的时间很少,我的学习和生活全靠妈妈。”刘志勇的姑娘说起爸爸来很心酸,“我们学校开家长会都是我妈妈来,我都上初中了,爸爸没来学校看过我一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我是单亲家庭。”刘志勇说:“我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了,以后退休了,一定要多陪陪家人。”

   最大的梦想是

  培养更多的“金牌工人”

  2013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航天六院成立了“刘志勇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此平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开展人才培养和绝活绝技展示交流等活动。刘志勇深感责任重大,他带领着技能大师工作室几十名成员,工作处处走在前。

  他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认真开展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绝技绝活展示、导师带徒等活动,尽自己的全力促进工厂的技术难题攻关、技艺和传承。全年设计制作大小工装30多套,4项获得经济技术创新奖。去年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全厂范围内征集生产操作技术难题20多项,并通过汇总、讨论,将问题落实到人,一一解决。

  面对“全国技术能手”等诸多成绩和荣誉,他依然在原来的岗位朴实地工作着。刘志勇却说:“有时真的很累很累,但一想起我们生产的产品,不仅是‘国之重器’的强大‘心脏’,就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我之所以还卖命干工作,就是想带出更多的年轻技术骨干,培养更多的金牌工人。”(文/图记者皇甫秀玲)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