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燕麦的守望者

16.06.2015  12:57

  原标题:刘杰:燕麦的守望者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歌谣,可以说是内蒙古的骄傲和标志,在这茫茫阴山下,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阴山地区的农民就开始种植莜麦了,至今阴山南北还一直是我国莜麦的集中产区。正是祖辈相传的莜麦(燕麦)同时也存在着市场产量低,不为人熟知的特性。如今在内蒙古有一家专注于中国燕麦(莜麦)种源繁育、推广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及精深研发为主业的燕麦开发生产企业。内蒙古上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集产、学、研为一体化的燕麦全产业链运营发展的综合性企业。短时间内就荣获“中国好品牌十大百强首批代表性农特产品”称号,农交会粮油十大明星产品称号,荣获“北京人民大会堂指定产品”荣誉称号,如今作为内蒙古好特产企业,记者对内蒙古上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进行了专访。

  跨界转型的燕麦人

  对于刘杰而言从2001年5月大学毕业,截止到2015年5月,他已工作了14年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先后在事业单位、国企、私企干过,自己也单干过,这其中的艰辛、曲折、收获和喜悦很多。

  “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参与了“2006年度、2007年度内蒙古年度经济人物、内蒙古十大经济新闻人物及内蒙古创业新锐人物”的全程评选推广活动。”这样的传媒从业让刘杰第一次和经济打上了交道,也是在那时候他很早地就了解到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内蒙古农作物与全国相比,哪些产业有优势。直到刘杰接触到燕麦行业后,才明白为什么“世界优质裸燕麦主产区”、“中国优质燕麦主产区”、“中国燕麦谷”等被学术界公认的地区是必须是位于北纬41-45度的内蒙古。

  “有时候,真是有种冥冥中的相遇,因为对内蒙古地域熟悉,了解内蒙古农作物,所以干起工作来是更加有信心和自信力,这是要感谢在报社的那段经历。我想人生的每一份经历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个个铺垫和必然。”

  刘杰在经过报社历练过之后,从2009年2月到2014年4月,一直工作于内蒙古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刘杰从进入内蒙古红太阳开始,从担任企业文化专员做起,到人资部主管、生产车间主管、部长,生产二公司经理等职位。之后担任由内蒙古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内蒙古上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中间走过的无数个岔口和人生的选择。

  燕麦团队就是

  要有拼命三郎的精神

  “我来红太阳公司后任职于企业文化专员,经过6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人资部主管,后来调动到生产车间担任车间工段长,短时间内晋升为部长,一路可以说是顺畅。可在部长职位上干了不到40天时间,就被降职了。第一次被降职,而且是这么短时间内,工作还没有弄清楚,岗位职责还没有弄明白,就被降职了,心里面很难受、憋屈,当时觉得很委屈。请假到期后,就回红太阳公司报到了,当时同事们都觉得挺意外,说这小子挺有韧劲的。那段时间内是最痛苦的日子,但走到今天,我还是要非常感谢那段时间的,让我经历了最痛苦的蜕皮经历,内心也变得坚强了。”

  正是这样一段经历让刘杰同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脸皮,没成功前,只是一张皮;成功后,才有脸。如果不进步,不长本事,一个劲的吃老本,很快就被淘汰。每个人的成功,功夫都下在8小时之外的时间里。要想成功,必须要“715白天加黑夜总会”,说到这刘杰笑着解释这代表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白天+黑夜,夜里总是开会,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才有可能过上体面有品质的好生活。

  要让农民和消费者

  都感受到健康的燕麦产业

  提起燕麦刘杰就开始滔滔不绝,当刘杰的团队第一次去武川燕麦(莜麦)地时,当时的感觉就是:祖祖辈辈种燕麦(莜麦)的农民,生活没有改变,一亩地的产量又那么低,秋天收粮时的价格又那么低,再这样下去,燕麦(莜麦)的种植面积会越来越少,内蒙古燕麦(莜麦)产业将很难有所作为。所以当时内心中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改良燕麦(莜麦)种子,提高亩产量,同时加大燕麦产品的开发,让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认识、食用燕麦(莜麦),形成一个多家企业共同经营的健康产业,在社会上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样秋天收粮时,燕麦粮的价格就能得到提高,只要达到种燕麦(莜麦)的经济价值与种其它农作物的收入差不多时候,农民们就会大量的种植。(记者田子欣)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