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29.07.2016  16:39

金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呼和浩特市科创中心

和林格尔国家农业 科技 园区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大学科技园

土左旗香岛现代(光伏)农业产业园

和林信息园

赛科星公司培育的克隆牛

中石油呼市石化公司500万吨炼油项目

伊利集团母乳库实验室

赛罕区都市现代农业园区

围绕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呼和浩特市“两个一流、三个建设、两个率先”目标,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呼和浩特市坚持高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开放发展,不断加强政策引导、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人才的培养引进,区域的协同创新,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为推动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呼和浩特市连续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在自治区盟市科技进步评价中持续保持全区首位。“十二五”期间,全市两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6项科技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26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呼和浩特市吸纳区内外技术4806项,吸纳技术投入资金323.2亿元;技术合同输出共计1699项,合同成交额共计109.6亿元。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79件,占自治区有效发明专利的45.2%,居自治区首位;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4.6件,是自治区平均水平的3.69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1家、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家、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1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8家、各类研发机构231家。呼和浩特市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国家第二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正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呼和浩特市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围绕乳业、电力、生物及新能源产业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高、经济规模大、增长速度快的产业链条。农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科技特派员为重要力量在全市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社会科技事业的创新有效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加强了社会管理。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技术成果交易成交额均居自治区首位,极大彰显了首府的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科技政策体系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十二五”期间,在科教兴国战略结合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思想下,呼和浩特市高度重视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通过一系列科技政策和法规颁布实施,使科技工作有法可依,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完善,成为指导科技工作依法行政、创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制度保证。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先后修订、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呼和浩特市专利费用资助及奖励办法》《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意见的通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特别是2014年10月,呼和浩特市颁布实施了《呼和浩特市科技进步促进条例》,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科技经费投入、创新载体平台扶持、技术研发、产业支持、科技人才引进激励、科技项目管理、科普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强化了政策导向作用,建立了科技进步的法律保障机制。

加大科技投入 强化资金保障

“十二五”期间,三级政府累计投入我市的科技项目经费107214.4万元,是“十一五”期间投入(34974万元)的3.07倍;实施科技项目1010项,是“十一五”期间的1.47倍。共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科技经费56747.4万元,项目426项,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3.04和1.40倍;市本级投入科技项目经费50467万元,实施科技项目584项,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3.09和1.52倍。呼和浩特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预算年均增长11.2%。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了0.83%(2014年),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的86.3%。呼和浩特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预算占本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1615万元)的3.54%,占当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额的4%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每年研发经费总投入达到年销售额的3%以上。

建设平台载体 提升创新能力

“十二五”以来,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环境全面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建成金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国家级托克托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化基地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家;建成自治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家、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家、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自治区众创空间试点16家、自治区众创空间试点培育基地单位8家、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化基地7家。建成各级各类研发机构共计231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个、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36个、企业技术中心27个、重点实验室9个、自治区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

大力发展高新科技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以来,呼和浩特市高新技术产业以关键技术突破带动科技创新的整体跨越,推动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壮大,重点支持以乳业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制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重点高新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29项,投入科技经费9410万元,带动企业、社会投入达35.79亿元。截至目前,和呼和浩特市拥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8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十二五”以来,呼和浩特市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培育建设工厂化育苗科技示范中心6个、设施蔬菜高科技示范基地6个;引进名优果品、稀特蔬菜和花卉等新品种206个;围绕9个旗县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市级都市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规模养殖科技示范园47个,认定呼和浩特市社会化农村科技综合服务站16个,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重点培育10个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率达8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

为了解决当前农村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等问题,呼和浩特市从2012年全面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服务行动,截止到目前,累计投入专项经费7393万元,现有科技特派员533名,直接服务种植面积近7万亩,服务涉及的农业科技园区(基地)190多个、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616个,共引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462项、新品种371个,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合办企业、协会、合作社152个,辐射带动农户1.5万多户。

社会事业持续创新 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十二五”期间,围绕百姓关注的难点和热点民生问题,呼和浩特市更加强化了科技创新,针对人口健康、中蒙医药、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技需求,组织实施民生科技项目61个,共投入科技经费1860万元,带动企业及社会研发投入超亿元,研发并推广应用了一批重大民生科技成果。

食品安全及饮用水检测平台建成、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全城覆盖、“掌上青城”上线运行、和校园APP、在线课程等互联网教育应用、远程医学交流服务平台建立、大青山万亩草原生态修复,这些关系到首府百姓衣食住行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促进了民生科技产业的发展。

完善合作机制 实现共赢发展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积极开展双边及多边科技合作,通过举办专项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扩大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广度、 深度 、效率和水平。和呼和浩特市政府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开展全面科技合作;2014年为鼓励首府人才优势和智力资源在本地转化、产业化,争取自治区层面的创新资源向呼和浩特市倾斜,市政府与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签署了厅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合作协议;先后组织呼和浩特市企业239家(次)参加各级各类科技会展活动,促成了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易近百项(次)。政、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已形成,产学研合作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聚草原英才 绘首府蓝图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企业累计从区外、海外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140名,其中,博士以上80名。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核心,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47个;重点培育建设5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组建了4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人才、项目、企业和产业的结合,整合产业技术创新各项资源,引导创新要素集聚,为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化知识产权工作 助推创新创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专利申请量累计9058件,比“十一五”期间增加4963件,增幅为121.2%;专利授权量累计5884件,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335件,增幅为130.8%。截止到目前,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79件,占自治区有效发明专利的45.2%。

呼和浩特市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为4.6件,6件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主要指标均居自治区首位。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培育各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9家。呼和浩特市27.2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成为自治区首家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国家标准认证的企业。建成了中国(内蒙古)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

发挥科普社会力量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技术行动计划纲要》,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普共建体系。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建成自治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40余个、城区科普画廊(宣传栏)600延长米、社区科普大学分校25所,科普大篷车活动累计活动200余次、受益群众达30万人次,组织编印科普宣传资料、挂图10万余册(套)。

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日等活动契机,以宣传日、宣传周的形式,组织全市及旗县区各有关部门深入农村、社区和学校,每年举办科普讲座10余场,举办科普展览40余次,组织科普咨询服务20余次,组织“科教进社区”“科技下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30余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上万份,受益群众达10万人次。

展现科技力量 凝结创新成果

“十二五”以来,通过重点支持创新团队、研发机构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了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呼和浩特地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完成的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呼和浩特市有66项科技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45项,占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的20%,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1.1%;全市有226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吸纳区内外技术4806项,吸纳技术投入资金323.2亿元,占自治区吸纳技术投入资金的40.74%,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58%、332%;技术合同输出共计1699项,合同成交额共计109.6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58.35亿元,增长113.9%。在自治区12个盟市科技进步综合评价中持续保持首位。

展 望

创新孕育思想,创新实现梦想,创新铸就辉煌。“十二五”是呼和浩特市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就最好、科技发展水平最高、人民群众实惠得到最多的时期。希望通过展示和宣传我市“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激发科技界和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为呼和浩特市“十三五”科技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支撑引领作用。

“十三五”时期,呼和浩特市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科技事业也将迎来历史上最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为契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科技合作与交流为动力,以创新政府科技投资方式、加大创新投入强度为手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科技重大专项、创新奖励扶持专项、协同创新专项以及创新引导基金项目的实施,着力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各领域持续创新,以推动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新的蓝图已徐徐展开,新的挑战正快步到来。我们将继续向前,真抓实干,百折不挠,建设科技强市,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文/市科技局)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
库布其沙漠实现绿富同兴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作为我国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