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利用沙地推广种植油莎豆成功 收割成难题
28.10.2017 06:32
本文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7日电(张珏 伊茹娜)日前,由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民实施推广种植的沙生经济作物油莎豆进入成熟期,亩产量预计可达八百多斤。面对喜人景象,种植大户王瑞云却为油莎豆的收割难题一筹莫展。
达拉特旗农民正在收割油莎豆(新华网 张珏 摄)
站在几百亩还未收割的油莎豆地里,王瑞云说:“去年就有试种的200多亩油莎豆三分之二没有收回,收割问题是油莎豆推广种植产业化面临的最大问题。”
2016年,王瑞云从朋友口中了解到油莎豆这种极富经济及生态环保价值的沙生作物,决定利用家乡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解放滩两百多亩闲置沙地,试种油莎豆。结果出乎意料,长势喜人,亩产量也很高。
油莎豆,原产地非洲,目前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少,分布在吉林、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内蒙古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和通辽等地。油莎豆是一种野生植物,集粮、油、丝、草兼用的农作物,所含的钙、镁、维生素E和蛋白质较高,易消化,可以做成饮品,同时具备豆浆和牛奶的功能。它的含油量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之间,榨油后,还可以做成面粉或提取糖浆和淀粉。油莎豆比较合适在沙地种植,其耐干旱,用水少的特性,有利于节水农业发展。
王瑞云说,内蒙古有大量的适宜油莎豆种植的土地资源,适合大面积推广,有利农民的脱贫致富。
成熟的油莎豆果实(新华网 张珏 摄)
他介绍,油莎豆目前在我国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收割问题,由于油莎豆本身独特的颗粒状外形,大大增加了人工收割难度,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成熟的专门针对油莎豆收割的机器。另一方面,油莎豆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科研力量投入,进一步改良技术和机器,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关注和支持。
本文来源: 新华网
28.10.2017 06:32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