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滋味别样浓——商都县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走笔
自从“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小庙子嘎查实施以来,村里的路宽了、环境美了、前来旅游的客人也多了。旅游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图为蒙古包里女主人乌云热情地接待前来观光的游客。 记者张晓鹏摄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最终指向,是让广大农牧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这指向,让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的责任更具方向性,同时也让农牧民朋友对今后的生活更加心生美好期待。
七台镇骆驼盘村听到的新期待:“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6月16日,采访来到商都县七台镇骆驼盘村。
走进年逾古稀王振光、谢凤武老两口居住的院子,只见新盖的三间大瓦房很是“气派”,高矮适中的人、草、畜分离墙,把主人家的院落分割得井然有致。王振光老人正盘腿坐在院中央熟练地剪着羊毛。
当和老人唠起“十个全覆盖”工程时,发自内心的高兴劲儿让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我都71岁的人了,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大、这么敞亮的大瓦房。‘十个全覆盖’再好不过了!”
指着院落最南面一间低矮破旧的小凉房,老人告诉我们:“我和老伴儿还有孙女儿以前就住那儿,那个憋屈就甭提了。这下可好了,托‘十个全覆盖’的福我家盖起了大瓦房,再过些日子等新房装修好了我们就能宽展展搬进去住了。我想,屋子宽展后心也会跟着亮堂起来。”
一提“十个全覆盖”工程这个话题,院子里便不时传出欢笑声,这欢笑声把正在小凉房做午饭的王振光的老伴儿谢凤武给吸引了出来。知晓记者的来意后,谢凤武热情地把一行人引进了她家一直居住的小凉房。
走进这间低矮的小房,只见墙壁脱落、灶台破旧,抬头再看,用报纸糊的顶棚因年久失修已有三处大窟窿。
但就是在这间老旧房子的正中央,却端端正正贴着一个大红的“福”字。这红红的“福”字,分明寄托着两位老人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这“期盼”蕴含的潜台词,毫无疑问就是:有生之年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果不其然,当我们问及两位老人眼下最期待的幸福事儿是啥时,王振光脱口而出:“那肯定是住上好房子!”谢凤武赶紧补充道:“还要过上好日子!”
“过上好日子!”,这不仅是王振光、谢凤武老两口对“幸福”一词的理解,同时也是七台镇骆驼盘村陈树贵、贾利夫妇对新生活的由衷期待。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年过半百的陈树贵、贾利夫妇经营起了村里的便民连锁超市。
当我们来到超市时,贾利正忙着照应顾客。谈及“十个全覆盖”工程,她同样满心欢喜:“以前买个油盐酱醋,村里人得跑挺远的路,现在好了,乡里乡亲抬脚来我这个超市走一趟,基本全能买上。”
谈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对便民连锁超市的真心扶持,贾利更是感触至深:“为了帮助我把超市经营得像模像样,市商务局给提供了货架、验钞机、收银机、POS机、保险柜,还给安上了电话、监控。我时常想,要是不把超市经营好,连支持我的人都对不住。”
当记者问到贾利对今后生活的期待时,她爽朗地说:“把超市尽心经营好,在方便周围乡亲们购物的同时,自己的收入能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能一年比一年好!”
“收入增多,日子变好!”这是记者在七台镇骆驼盘村采访时村民们的一致期望,同时这也正是眼下深入推进的“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明确指向!
十八顷镇小庙嘎查看到的新愿景:“彰显民族风情,吸引更多游客!”
采访来到商都县十八顷镇小庙子嘎查时,已是中午时分。
阳光金线挥洒下的嘎查,美得让人心动。
坐落在这里的藏传佛教圣地——巴达木图庙飞檐流转、质感肃穆。驻足庙宇向北望去,高耸的“莲花山”宛若镶上金边的初放雪莲。
山脚下,一排排砖瓦房红顶白墙,一条条通村路纵横交错。
目之所及,连绵的牧场绿草荫荫,洒落的蒙古包洁如珍珠。
置身其中,犹如入画。
谈起嘎查的巨变,支部书记乌仁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可要归功‘十个全覆盖’工程。去年,我们投资660万元,维修了所有的主房、附房、院墙,新修了混凝土通村道路,硬化了街巷,安装了路灯,新建了集办公、党员活动、图书阅览、卫生服务于一体的嘎查委员会阵地,还添置了文化活动器材,同时新建了休闲广场、卫生室、便民超市。现在,全嘎查常住人口养老、医疗实现了全覆盖,低保也达到了应保尽保。”
看来,小庙子嘎查“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得的确不错,那牧民对未来生活又有怎样的愿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