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朋友圈”变了味

17.03.2015  11:47

  “没什么门槛,玩手机的时候就把钱赚了。”这是微信“朋友圈”里一位卖护肤品的朋友说的话。如今,浏览朋友圈,一片叫卖声,有卖化妆品的、有卖衣服的、有卖母婴用品的、有海外代购的,林林总总,包罗万象,俨然就是一个“微”淘宝。难怪有人形容,“朋友圈”变成了“生意圈”。

  “朋友圈”本来是亲戚、朋友间一种现代化的沟通平台,借助它和平日里天南地北、无法相聚的朋友跨越空间距离,随时聊天、发照片、侃大山,还不用掏电话费,是个多惬意的事儿啊。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朋友圈”有点变了味。先是积赞,不管你现在有事没事,赶快点个赞,拿到多少个赞就可以领到杯具、餐具,各种具。有段时间,笔者只要打开“朋友圈”就是点赞,不好意思啊,关系都挺不错的,人家也不麻烦你别的,动动手指而已,这点忙还能不帮?可是朋友您知不知道,我不是给您一人点赞,是一群人啊!我也要上班、吃饭、喝水好不好?好不容易赞的事情过去了,叫卖的又来了,自个儿给自个儿美其名曰“微商”,每天N次刷屏,大肆叫卖,弄得你想看个正经东西,顷刻间就被淹没了。

  近日,呼和浩特市12315公布了上一年度受理投诉情况,其中就提到微信交易,明确指出这是去年的维权难点。难在无正规经营地址,加之买卖双方属于私下交易,经营行为难以约束。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在本地投诉,监管部门无法受理,向被诉方所在地监管部门投诉又过于繁琐,因此多数消费者只能放弃维权。笔者建议运营商赶快建立一个“微商”交易的公共平台,就像淘宝那样,让有做生意兴趣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微商”平台。从长远来讲,规范的管理对买卖双方都有利。(呼和浩特市读者 冯雪玉)

[责任编辑 哈丽琴 ]